“六合同春——清代后期花鳥畫特展”5月18日在天津博物館啟幕,89件(套)清代后期花鳥畫精品在展覽中亮相,吸引大量觀眾前來參觀。
觀眾在參觀展覽。新華社記者周潤健 攝
中國花鳥畫自唐代獨立成科,經(jīng)宋元文人意趣的浸潤,至明清進入融合發(fā)展期。清代花鳥畫承繼前代傳統(tǒng),又因社會變革與文化交流呈現(xiàn)出多元面貌,尤其清代后期,隨著商業(yè)勃興、市民文化發(fā)展及西學東漸的影響,花鳥畫在技法、題材與審美上均取得了相應變化和創(chuàng)新。
展覽分為“揚州余緒”“嶺南新趣”“海上風華”“百花呈瑞”四個單元,通過天津博物館藏及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藏的89件(套)精品力作,再現(xiàn)清代后期花鳥畫發(fā)展的“藝術生態(tài)林”,揭示中國花鳥畫所承載的豐富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
觀眾在參觀展覽。新華社記者周潤健 攝
策展人、天津博物館書畫研究部副研究館員趙艷玲介紹,展覽依托天津博物館豐厚館藏,從500余件(套)擬選畫家作品中精選82件(套),其中六成展品是近幾十年來甚至入館以來的首展,如吳穀祥、朱本、沙馥、周笠、張百祿等畫家的作品。
除精美展品外,展廳還配有芳香散發(fā)裝置,收錄悅耳的鳥鳴聲,并配合不同時期、不同風格花鳥形象以及實物圖像制成的幻燈片同時播放,營造鳥語花香般的觀展氛圍,給觀眾帶來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體驗。
觀眾在參觀展覽。新華社記者周潤健 攝
展覽將展至8月17日,向社會免費開放。(記者周潤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