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張票奔赴一座城"正成為年輕消費者的旅行新常態。深藍智庫調研多家旅游平臺以及近百位消費者發現,超九成"Z世代"會因演唱會、電競賽事或漫展等文化活動鎖定出行目的地,85%的受訪者將"情緒價值"列為核心驅動力——一場238元的門票可帶動超2500元的住行消費,釋放出"旅游+票務"的強勁勢能。從電競迷徐蕾"五一"跨城追賽,到音樂劇愛好者王嘉元帶母親"白天逛景點、晚上看劇",年輕人正通過"興趣標簽"重構旅行意義。多家旅游平臺數據佐證,音樂節、漫展等文化活動帶動天津等城市熱度飆升266%,情緒消費已從個人行為升級為城市經濟新引擎。業內專家指出,當"滿足感"成為剛需,旅游業需加速適配"場景化服務",以更深度的情感聯結搶占年輕市場。
為了一張票,奔赴一座城
在深藍智庫采訪調研的年輕消費者中,超過九成的年輕消費者都會為了"一張票"而奔赴一座城,在觀看比賽、演唱會的同時,逛景點、品美食也是他們奔赴的目的之一。
深藍智庫深度對話了其中兩位消費者。2025年4月5日,消費者徐蕾的"五一"假期出游計劃還是個未知數,然而僅隔一天,她便定好了目的地。徐蕾稱,原本自己還在猶豫"五一"假期去哪里旅游,但在4月6日搶到電競比賽的門票后,自己的出游目的地就確認在了杭州。
徐蕾是一名"95 后"電競愛好者,由于平時工作繁忙,只能周末坐在電腦前觀賽,但屏幕中時常溢出的歡呼聲和吶喊聲,讓她無數次想象自己親臨現場的熱血沸騰。徐蕾說到,這個"五一"假期,自己在比賽現場真實感受到了與線上不一樣的氛圍,自己以后還會為滿足情緒價值而奔赴一座城市。
在觀賽之外,徐蕾還在"五一"假期參觀游覽了數個景區。她說到,"五一"假期,自己選擇和朋友一同出游,除了觀賽那天之外,自己還與朋友一同游覽了西湖、靈隱寺、南宋御街等杭州的景區,不僅如此,自己還和朋友以杭州為中心,前往紹興、海寧等杭州周邊的城市進行游覽。
在北京工作的音樂劇愛好者王嘉元擁有和徐蕾相似的經歷。3月11日,王嘉元在社交平臺上看到,自己喜歡的一部法語原版音樂劇將于"五一"期間在南昌上演。當時,王嘉元對"五一"假期沒有任何規劃,在看到這部音樂劇宣傳帖的同時,她當機立斷,要為了這部音樂劇奔赴南昌。
在決定"五一"前往南昌后,王嘉元立即購買了5月1日和2日兩場音樂劇的演出門票,并向母親發出同行邀請。在抵達南昌后,王嘉元白天陪母親在南昌的八一廣場、江西省博物館、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等著名旅游景點游覽,晚上則前往劇院觀看音樂劇。"看劇、旅游兩不耽誤,整個‘五一’假期過得非常充實。"
像徐蕾和王嘉元一樣為興趣愛好"買單"的消費者并不在少數,部分在線旅游平臺的數據也能夠反映出這部分消費者旺盛的出游需求。
根據馬蜂窩大數據,"五一"假期,除傳統知名景點外,演唱會、音樂節、漫展等文化活動成為目的地熱度增長的新引擎。北京超級草莓音樂節、上海超級芒果音樂節及四川崇州迷笛音樂節等活動,不僅吸引樂迷跨城"打卡",更帶動目的地旅游相關消費激增。其中,天津在眾星云集的"泡泡島音樂節"的帶動下熱度上漲266%,成功躋身熱門城市前十。
情緒價值是主要動力
"一張票"的吸引力何在?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為了一場演出、一個賽事,奔赴一座陌生的城市?
參與調研的近百位消費者中,有約85%給出了"情緒價值"這一動力來源。根據消費者們給出的關鍵詞,一張門票帶給他們的"情緒價值"包括釋放壓力、治愈心情、五感刺激、廣交朋友等。
常駐日本東京的消費者顧承軒向深藍智庫表示,她曾為了喜歡的劇目,先后去過北京、上海、寧波、南昌、南京和東莞。在她看來,這些劇目中的演員和舞者擁有極強的感染力,在臺上、臺下見到他們時,自己會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點亮平淡、繁忙的生活。
另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謝先生表示,每一次看演出都讓他認識了很多演職人員和粉絲。"在工作壓力很大的項目沖刺后,趁休息時間前往不同城市去觀劇邂逅不同演員和粉絲,就像是與老朋友見面,在不一樣的環境里交流同樣的愛好,對我來說是一種解脫與放松。"
作為一名"二次元"愛好者,趙欣在這個"五一"假期從北京前往上海,就為參加一場游戲主題音樂會。趙欣說到,在抵達上海虹橋火車站后,自己在出站時便能夠看到眾多背著游戲周邊的粉絲。"一看就是準備去聽音樂會的。"
不僅如此,趙欣朋友圈內的很多同好都從全國各地聚集到上海。為獲得更沉浸式的音樂會體驗,她還特意以Cosplay(扮演喜愛的角色)方式裝扮成相關角色,全身心投入到藝術與"二次元"相碰撞的氛圍中。
"一場漫展、一場‘二次元’音樂會,都能讓我跨城市奔赴,‘旅游+二次元活動’已經成為假期里必不可少的項目。"趙欣說道。
小門票撬動大經濟
在"情緒價值"的驅動下,這些消費者的腳步正在覆蓋一座又一座未到訪過的城市。深藍智庫調研發現,近八成消費者都提到,自己在觀看演出或賽事的同時,也會順便在目的地及周邊地區游覽。
消費者李栗曾為了演唱會和音樂劇多次奔赴韓國的多個城市。她向深藍智庫表示,每當前往一個全新的城市,她一定會利用好空閑時間,在當地體會民俗文化、本土風情。今年清明假期前后,她再度前往韓國看音樂劇,除了下午和晚上的看劇時間,她每天早上都會跟著攻略在當地游覽。她覺得,只看演出而不去了解這座城市,就會錯失豐富自己人生閱歷的機會。
顧承軒告訴深藍智庫,她一般都會順路打卡每個城市的主要景點,也會在景點購買自己喜歡的紀念品。謝先生也直言,"跟著演出去旅游"已經成為其最愛的旅行方式。在一個全新的城市觀看喜歡的演出劇目,能加深他對這座城市的記憶與感情。
在"票根"的帶動下,超九成的消費者會產生數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的綜合消費。去哪兒大數據也顯示,據業內估算,1元的音樂節門票大約可帶動舉辦城市7—8元的綜合消費,包括酒店、餐飲、購物等。
徐蕾以自己"五一"假期的出行開銷為例算了一筆賬:她和朋友2人花費476元購買了2張電競比賽的門票,假期5天住宿共花費2450元,同時,從北京往返杭州的高鐵票花費2638元。若不計算餐飲、購物以及周邊出游的開銷,徐蕾購買238元的門票后,產生了2544元的住宿與出行消費。
李栗單次觀劇的配套開銷則近萬元。李栗表示,看一場音樂劇的額外消費包括往返機票、酒店、基本公共交通以及餐飲等,有時候自己還會買一些小禮物送給演員。以她今年清明節前后赴韓追劇的花費為例,4場音樂劇的門票花費為3520元,往返目的地的機票為2200元,3晚酒店的開銷為2100元左右,再加上禮物、餐飲以及購物的開銷,3500元左右的門票促成了6000元左右的額外消費。
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教授吳麗云看來,如今,為情緒價值買單已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消費趨勢,無論是跟著演出去旅游,還是攜帶周邊、文創產品等出游,都能夠體現出年輕消費者正愈發注重消費帶來的情感滿足,更愿意為能夠提供情緒價值的產品和服務付費。
北京商報記者 吳其蕓 牛清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