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第八期“新發現·科普書單”終于來啦!下面是今日的入圍好書推薦~
科學人文·子書單
07
[美]保羅·法默 著
姚灝 譯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4 年 11 月
內容簡介
法默是一名醫生兼人類學家,曾在海地農村與艾滋病作斗爭,在秘魯貧民窟與致命的耐藥性結核病作斗爭。他在抗擊這些當代瘟疫的前線撰文,展示了為什么這些傳染病比歷史上的更針對窮人。這種“不平等”滲透到當代世界的艾滋病、結核病、瘧疾和傷寒中,并助長了埃博拉和霍亂等新出現(或重新出現)的傳染病,深刻地塑造了傳染病的分布狀態,而且也影響了那些患者的健康結局。不平等,以一種非常真實的方式,構成了我們的當代瘟疫。
專家推薦
該書是著名醫學人類學家保羅·法默的泣血之作,記錄了作者以人類學視角和艱辛的田野工作,以及臨床大夫的傳染病防治的國際志愿服務實踐,歷時30余年往來于美國波士頓與海地太子港對于當代傳染病(難治性結核,艾滋病)在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之間的巨大落差的比較研究,這份落差不僅體現在資源短缺(經濟落后)上,更體現在基礎教育、人權意識、生活期許與健康愿望上的深層疲軟,而要真正改變這一狀態,任何坐而論道的虛韜都是怠慢,需要立即行動,持續行動,全方位的在地化教育與動員,才能深入深入每一個患者以及家庭的潛意識,從習俗、觀念、行為方面改變他們的悲慘境遇,該書不僅詳細記錄了堅持數十年的“HIV公平計劃”的細節,還詳述了他本人以圣徒般的虔誠畢生奉行國際醫療資源服務的心路歷程,包括與形形色色的頹廢主義意識作斗爭的真實面貌,讀來十分感人,盡管該書的編輯工作還可以更加優化(注釋隨章走,參考書排版壓縮,書前書后的文字還可以更加豐富,譬如導讀性文字需加強),依然是一本值得推薦的科普名作。
08
[匈]約瑟夫·伊利 著
方在慶 何鈞 雷煜 譯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5 年 1 月
內容簡介
頂著凌亂頭發和擁有天才大腦的愛因斯坦不止是科學巨匠,還是技術革命的引領者與科學夢想的實踐者。
愛因斯坦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有辨識度的科學家,他提出了相對論,但這只是這位天才對人類知識和現代科學貢獻的一個方面。與以往認識不同的是,愛因斯坦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勤奮、充滿想象力,動手能力極強的人。年輕時,他喜歡搗鼓機械,熱衷于發明。除了科學研究外,他還申請了多項專利。他經常提供方法來檢驗他的理論和他那個時代科學界的基本問題,并鉆研各種技術創新,尤其是陀螺羅盤,為工業界提供專利案件和其他法律問題的咨詢。
本書通過充分詳實的史料,還原出真實的愛因斯坦,讓讀者們更立體、更全面地了解他的睿智、幽默、創造力和勤奮。
專家推薦
愛因斯坦一生中做出了許多偉大科學發現,但為大家所熟知的可能就是1905年“愛因斯坦奇跡年”的五項重要工作:分子大小的新測定、布朗運動的機制、動體的電動力學和光量子假說,以及后來發展出來的廣義相對論等。或許我們都聽說過“愛因斯坦的小板凳”的故事,無論故事是否屬實,至少告訴我們:愛因斯坦不僅在理論物理方面有濃厚的興趣,在實驗動手方面其實也是相當不錯的,比如他的小提琴拉的就很好。
這本《愛因斯坦的實用探索和奇趣發明》揭示了愛因斯坦不為人熟知的一面,他不僅參與了許多物理實驗的設計和討論,也曾作為專利局職員提出或點評了許多機械方向的設計,在歐洲和美國的時期,愛因斯坦甚至做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小發明。這體現愛因斯坦童心的一面,也說明理論物理學家并非是“只動腦不會動手”的人。
此書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的方在慶等翻譯,譯者是研究愛因斯坦的專業戶,對相關史實有自己的深入見解,翻譯內容也會比較精準。
建議想全面了解愛因斯坦的您,也讀一讀此書,定有新的收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