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事件中,巴納德學院以一種奇怪的方式出圈。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一所掛靠哥倫比亞大學的野雞大學。但實際上,巴納德學院是美國Top 10的頂尖文理學院。
有人分不清名校和野雞大學,自然就有人因此上當受騙。
不得不說,留學圈的騙局越來越離譜了,為了讓學生拿到offer,炮制假學歷、假申請材料的方式已經過時,現在有的中介直接給申請人搞了個“假大學”。
來源:Letsight
ID:letsight520
《香港01》報道,某中介打著香港大學的旗號,在深圳鹽田一個冰雪樂園旁邊成立了“香港大學附屬學院EDFS課程中心”。
從曝光照片來看,這個“課程中心”有招牌、有官網、有完整的課程介紹,甚至帶著香港大學logo,包裝得像模像樣。
圖源:香港01
中介宣稱,這是一個面向內地學生的港大先修項目,由深圳外國語學校合辦,讀完一年即可升讀香港本科。
他們還說,這是香港各大學內部招生通道,不公開招生,學生只需要通過港大附屬學院入學試,GPA達到3.0以上,就可以直升港八大,升學率高達85%。
目標就是吸引那些想去香港讀副學士,然后升到香港本科的學生。
但事實上,香港大學雖然提供EDFS課程,但結業后只可以申請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課程,通過副學士上名校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而且香港大學附屬學院的線上EDFS課程收費5.5萬港元,而面授的基礎專上教育文憑才4.7萬港幣。
圖源:香港01
但中介宣傳的深圳課程學費高達14.6萬港幣,再加上8000元人民幣住宿費,幾乎是官方價的三倍!
當記者假扮家長前去咨詢的時候,對方雖然否認是港大直營的機構,但也用含糊的話術來糊弄家長,說是由“香港文教協會”負責,港大只是提供課程內容。
后來深圳外國語學校和香港大學都出來打假,表示學校并沒有成立這一個課程中心。
隨著記者深入調查才發現,這一個神秘的“香港文教協會”,單看名字感覺沒什么不妥,但實際上根本找不到這個組織的任何靠譜信息。
圖源:香港01
這個協會的會長陳先生的背景更加神秘,他自稱是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修院的學術總監,同時又是城市大學的高級顧問,經常以教育專家身份出現在內地的教育展上。
但是記者向幾所學校核實后,校方都紛紛否認有這個顧問。
就是這樣一個神秘人物,換著不同的頭銜,出現在不同的教育活動,再聯合中介宣傳虛假的“香港大學深圳課程中心”。
這樣的騙局并不是第一次見了,各種培訓機構與中介,利用家長“低分上名校”的焦慮心理,用“香港副學士”信息差來引誘家長。
如果不是記者曝光,還不知道有多少家庭上當受騙,多少孩子耽誤了寶貴的時間。
前幾年,在中國臺灣也發生類似的事情。
2011年到2014年間,中國臺北兩位富商徐先生和林先生,合計支付1813萬新臺幣(約410萬元人民幣),送子女赴美留學,結果孩子在美國呆了七年,卻從未踏入大學校園。
當時一位鐘姓女子,自稱是舊金山州立大學的顧問,有渠道可以幫助兩位富商的孩子入讀舊金山州立大學的研究所。
當孩子來到美國后,這位顧問又謊稱孩子的成績不好,要先在社區大學積累學分。
后來顧問又陸續以學費、保險、住宿等理由收取1813萬元臺幣巨款。
圖源:TVBS NEWS
幾年后才發現,孩子一直在社區大學修學分,自己的孩子不但沒拿到學位,甚至從來沒有在研究所學習過。
在詢問舊金山州立大學后,家長才震驚地發現鐘女士根本不是學校顧問,而是徹頭徹尾的騙子。
兩人決定起訴她詐騙,騙子還辯解稱,是兩位家長主動找她幫忙,兩個孩子沒有進入舊金山州立大學的原因是他們成績太差。
當地檢察官根據相關對話與匯款記錄,發現騙子前后騙了徐先生52次、約425萬元臺幣;騙了林先生44次、約1366萬元臺幣,總共詐騙得手1800多萬元臺幣。
圖源:網絡
這次事件是個人作坊式的詐騙,如果多留個心眼,多收集信息,可能會避免上當。
但在美國本土曾還出現“掛羊頭賣狗肉”的偽大學,令人真假難辨。
Stratford University,一眼看上去和Stanford University只相差幾個字母。
這所學校在美國有兩所,一所位于弗吉尼亞州,但是在2022年已經倒閉,另一所在肯塔基州,這一所是徹頭徹尾的騙子學校。
從學校的官網來看,幾乎找不到任何不對勁的地方,甚至申請流程都寫得有板有眼。
圖源:HUGE Global
如果申請人是美國公民,就需要提交一份Motivation Letter,國際學生需要提交語言成績,申請費只需要75美元。
而且學校發offer的速度非常快,錄取率也很高,遞交申請后很快就能收到offer。
但這都是假的。
后來有人發現,發送郵件的學校名為先鋒學院,IP地址則顯示位于新加坡。
網站上校長的頭銜是headmaster,而美國正規大學的校長通常稱為President。
用谷歌搜圖發現,這位校長的身份更是千奇八怪,沒有一點可信的感覺。
這個假大學其實就是騙子利用了Stratford University倒閉的消息,搭建了一個以假亂真的騙局。
讓很多家長和學生以為倒閉的學校重新開啟,騙子再用極低的申請門檻收割這些申請人。
教育焦慮在升級,騙子的手段也在更新換代。
但萬變不離其宗,這些騙局披著名校的外衣,靠一套包裝出來的快速升學通道,集中了家長的焦慮和學生追求捷徑的心理。
也有一些家長和學生陷入信息差盲區,從而進入騙子的圈套中。
其實,識別以假亂真的大學,關鍵在于交叉驗證和常識判斷。
騙子常見套路是以“港大附屬學院”“哈佛預科”“牛津橋梁項目”等名義招生,但實際只是私營機構租用校名或純屬偽造。
圖源:香港01
我們還要警惕宣傳中出現的“內部渠道”“不公開招生”話術,正規的好學校從來不愁沒有學生,根本不需要通過中介秘密招生。
如果一個學校官網在強調:不用成績、不用考試、快速拿offer、錄取率極高,那幾乎可以確定是假的。
而一些所謂“預科”“文憑課程”,其實只是類似成人教育、自考課程,無法銜接本科學位或不被主流高校認可。
另外,正規高校一般使用.edu結尾,比如harvard.edu,假大學通常用.com、.org、.net等商業域名。
其實很多騙局都是利用家長和學生的信息差和焦慮,收費昂貴、退費無門,浪費的不只是金錢,更是孩子寶貴的求學時間。
家長和學生最應該認清的現實是:真正的名校,絕不會錄取一個遠遠不達標的學生。
就算走了捷徑混進去了,也很難熬得過壓力山大的課程,更別提順利畢業了。
所以,與其一味尋求所謂的“名校捷徑”,不如腳踏實地提升實力。
認清孩子的真實水平、量力而行地規劃升學路徑,比盲目追求虛名更有意義。
參考:
你申請的大學可能根本不存在,HUGE Global
港大辟謠不止,后續來了! 深圳“假校區”背后的神秘組織浮出水面!港真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