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快來查看本期科學新聞吧~
每周一,【把科學帶回家】的編輯們將為你帶來一些有趣的本周新聞,幫你輕松地開啟這一周!??????
【第46期】看點
科學新聞
注意,這種大蝸牛又出來了!看見可以向它撒鹽
警惕這種眼睛手術,風險未知!醫生用激光在角膜上挖“洞”,就能改變眼睛顏色?
大開眼界
?他的腦子變成了星空?而這其實是致命感染留下的證據
奇聞電波
年輕的時候刷手機,老了腦子更好用?
注意,這種大蝸牛又出來了!
看見可以向它撒鹽
天氣漸暖,各地的雨水也逐漸多了起來。雨后,南方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地上、墻上冒出了碩大的蝸牛,還有網友表示:幾十年了,第一次看見這么大的蝸牛!這些蝸牛就是非洲大蝸牛,它們原產自東非,是一種陸生蝸牛,出現在中國已經有將近100年了。
成年非洲大蝸牛的殼一般長7~8厘米,最大的可以超過20厘米。作為一種入侵物種,它們已經成功抵達了亞洲、美洲、大洋洲的濕熱地區。它們是通過寵物貿易、作為食物或者意外隨著船只到了海外,被引入其他地區。這些蝸牛喜歡潮濕環境,經常在雨后的夜間現身。不管是在農田、菜地,還是在公園、雜草叢,都可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它們主要以各種活體植物為食,也有報道說它們吃垃圾、紙板,甚至水泥,還吃同類的尸體。
一只非洲大蝸牛跟人類手掌的對比。丨Andrew Derksen, USDA-APHIS, Bugwood.org
只要氣溫達到15℃以上,非洲大蝸牛就可以開始繁殖,最佳生長溫度是22~32℃。天氣寒冷時,非洲大蝸牛會鉆到土壤中過冬。它們能忍受0~45℃的溫度,可以說生存能力很強了。在夏天天氣太熱或太干燥時,非洲大蝸牛會躲進自己的殼里,分泌出一種黏液將殼的開口處封住,只留一個呼吸孔。這種黏液與空氣接觸后,會變成一種干燥的鈣質化物質。它們這種躲避極端天氣的策略被稱為“夏眠”,將自己封閉起來后,非洲大蝸牛能在這種狀態下存活長達3年。
1931年就有人在中國看到了非洲大蝸牛,最初它們分布在廈門,后來逐漸擴張到福建、廣東、廣西、云南和海南等多個省份。2024年,還有人在四川發現了非洲大蝸牛。好奇的人可能會想把它們拿起來看看,但是為了健康著想,最好別碰這些滑溜溜的東西,因為它們身上可能攜帶著很多種細菌以及寄生蟲,會讓人生病。其中一種比較危險的寄生蟲是廣州管圓線蟲,會讓人患上嚴重的腦膜炎。遇到這種大蝸牛,可以“為小區帶鹽”,接觸到鹽以后,蝸牛體內的水分就會因為滲透作用而析出,導致它們身體變干,它們不得不分泌黏液來保護自己,如果鹽很多,蝸牛不久就會“化”成一灘水。不過最好還是聯系小區物業或者公園管理處的人,讓他們來解決這些危險的入侵動物。
警惕這種眼睛手術,風險未知!
醫生用激光在角膜上挖“洞”,就能改變眼睛顏色?
最近在美國,出現了一種能夠永久改變眼睛顏色的新型外科手術,“造福”了一些每天習慣佩戴美瞳但是又懶得日常護理的人——美容性角膜著色術(cosmetic keratopigmentation)。據說,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讓棕色的眼睛變成醒目的藍灰色或者其他顏色。這項新興技術在世界各地日益流行,然而少有人知它的起源,以及蘊藏著的風險。
人類的眼睛顏色主要由虹膜中的黑色素(melanin)含量和分布決定,大概可分為6種:棕色、藍色、琥珀色/金色、灰色、綠色和紅色/紫色。其中最常見的是棕色,全球約70%~90%的人口擁有棕色眼睛。丨By LeuschteLampe - Self-photographed, Public Domain
天然角膜晶瑩剔透,可以顯示其下虹膜的顏色。美容性角膜著色術則是使用激光或微針在透明角膜上制造出一個環狀通道,然后注射醫用級礦物色素,永久性地將角膜從透明變為不透明,通過顏色覆蓋,強行改變眼睛的外觀。
這個過程有點類似于紋身,雖然顏色可以在后續療程中調整,但這種手術是不可逆的,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顏色可能會逐漸褪色,需要進行二次修復。該技術最初是為醫療目的而開發的,例如幫助因外傷或疾病導致的虹膜受損者,而如今被用于醫學美容。
外科醫生博克瑟·瓦赫勒將該客戶的眼睛顏色從棕色改變為 “青綠色”。|Boxer Wachler Vision Institute
2018年,一項最大規模的術后效果研究,調查了204名在4個月至12年以上的時間跨度內接受過角膜著色術的患者。有29位患者的50只眼睛在術后出現了并發癥,畏光占49%,色素褪色或變色的占19%,輕微的視野受限占4%。美國眼科學會也警告消費者稱,虹膜植入術和美容性角膜著色術都具有導致視力喪失和其他并發癥的嚴重風險,后者可能會導致炎癥或損傷角膜,潛在感染可能引起角膜瘢痕的形成。此外,染料還可能從激光蝕刻的環形通道中滲出,進而影響到眼睛的其他結構。
每個人都只有一雙眼睛,還是對它好點,少折騰吧......
大開眼界
?他的腦子變成了星空?
而這其實是致命感染留下的證據
近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病例中,醫生對一位57歲的患者腦部進行了磁共振成像(MRI),卻意外發現,他的腦子變成了一片“星空”。
在圖中可以看到,這位患者的MRI結果顯示,他的腦子中有許多顏色明亮的“結節”,而這位患者也反饋,他近期出現了不明原因的頭痛、頸部疼痛和右手刺痛癥狀,而這種癥狀的確清晰地呈現在了掃描結果中。
其實這是一種結核瘤,一般來說在原發性結核感染后,結核塊最終形成的腫塊,有可能出現在任何器官中,比如大腦、腸道、肺、骨骼等。
這是因為結核分枝桿菌,也就是導致致命傳染病——結核病的細菌,它行蹤隱匿,致死率很高,會隨著血液傳播到全身。而對于這位患者來說,研究者提到,結核分枝桿菌會先感染巨噬細胞,巨噬細胞就像一個“特洛伊木馬”,能帶著結核分枝桿菌穿過血腦屏障,進入人的大腦。
所幸,這名患者在服用一些抗生素和消炎藥后就痊愈了。不過,大腦中出現“星空”,往往不是什么好事。除了像這樣的結核瘤之外,還曾記錄過寄生蟲感染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有一種名為豬囊尾蚴病的寄生蟲病,可能會由于食用生豬肉而導致癲癇發作,使得腦部出現這種密密麻麻的病變。
【奇聞電波】
AI創作出全新情節的《貓和老鼠》
英偉達、美國斯坦福大學等聯合團隊,在進行AI訓練時,生成了多個《貓和老鼠》的動畫視頻。本次訓練,主要是對「測試時訓練」這一新技術的實際應用。
想不想知道 AI創作的《貓和老鼠》都有哪些精彩的劇情?點擊下方圖片,收聽由《萬物》編輯部推出的音頻節目【萬物科學新聞】的第48集!
《萬物科學新聞》每周3更!每集2-3分鐘。
正在持續更新中,在這里,我們將為你帶來豐富、有趣、最新的生活科普、有趣科學、顛覆認知,以及科研新聞……
如果你聽了這期節目,也覺得很有意思的話,歡迎把你的感想分享到評論區~
撰文 Skin,Ziv,阿嫻
參考資料:
眼睛手術:
[1]https://www.zmescience.com/science/keratopigmentation-eye-tattooing/
[2]https://www.linkresearcher.com/information/3d1e9f8c-6e1d-48e3-95cc-b775d39f9542
結核:
[1]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icm2415077?logout=true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轉載請聯系:bd@wanwuweb.com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后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發布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注我們,點亮在看,分享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