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奔跑時摔傷膝蓋,當同學在泳池突然溺水,當意外比明天更早降臨……我們無法永遠擋在危險面前,但可以教會青少年與生命賽跑的能力。
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20萬兒童因意外傷害死亡,其中近半數若能及時獲得正確急救,悲劇或許可以避免。
急救知識不是選修課,而是每個孩子成長的“生命鎧甲”——它讓12歲的少年在爺爺心臟驟停時冷靜撥打“120”,讓14歲的女孩用海姆立克法救下噎食的妹妹,更讓無數青少年在災害來臨時,從“等待救援者”變成“現場第一響應人”。今天播種的知識終將在某個驚心動魄的瞬間,綻放出拯救生命的力量。
這個夏天,《酷杰的醫學之旅:營救總動員》,一本融合科學知識與冒險故事的急救科普漫畫書即將登場,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研究員鄒海醫生與骨科專家楊勇醫生聯合創作,用12場驚險救援現場,帶領青少年掌握關鍵時刻的救命技能。
當科學冒險遇上真實急救,知識就是超能力。酷杰科學小分隊將穿越地震、火場、空難、核泄漏區等12個緊急場景,用漫畫圖解60余個硬核知識點。
實戰場景教學:從“脊柱損傷搬運”到“海姆立克急救法”,每一步操作都通過分鏡圖解還原真實救援邏輯。
互動知識升級:每章附帶的“醫學小課堂”設有選擇題、排序題和開放任務,比如用雜志模擬骨折固定、用床單練習毛毯搬運法。
雙權威認證:內容經中國科技出版社醫學分社、“科普中國”審定,力求科學嚴謹性,同時融入“紅景天抗高原反應”“銀色保溫毯防失溫”等前沿醫學成果。
把醫學知識變成冒險故事的科學家
鄒海醫生,中國科協“科普中國”特邀專家,擅長將復雜的醫學原理轉化為童趣語言。
楊勇醫生,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負責人,將骨科經驗融入科普書,教青少年用木板、雜志甚至健康肢體完成臨時固定。
科學護航,嚴謹也可以很有趣
本書由科普中國全程參與策劃與知識審定,聯合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科學普及領域專家,對12項急救技能、60余個知識點進行三重校驗:從“心肺復蘇按壓深度”的毫米級標準,到“核輻射防護口訣”的表述邏輯,每個細節均經過臨床醫學對照驗證。
讓家長放心的是,書中所有內容同步最新《國際急救指南》;讓孩子信賴的是,科學知識都藏在酷杰小分隊的冒險對話中——嚴謹,也可以很有趣。
醫學專家聯袂推薦
“急救知識童趣化,生命教育從小抓!”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主任委員 祝益民
“12 場科學救援,關鍵時刻能救命!”
——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候任主委 樊毫軍
為什么這本書值得期待?
技能可視化:通過“手部發力方向箭頭”“血流顏色對比圖”等漫畫細節,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可操作步驟。
場景全覆蓋:涵蓋出血、骨折、燙傷、戶外溺水、災害現場等風險場景,匹配不同場景的急救邏輯。
成長使命感:特別設計的“酷杰小課堂”“營救隊員手冊”,鼓勵青少年與家長共同測試、演練,鞏固知識,培養責任意識。
寫給青少年讀者的話
當你翻開這本書,不僅是閱讀冒險故事,更是在解鎖一份“生命守護者”的使命。希望這本書能助力你,無論是面對同學運動扭傷,還是突發意外事件,都能用科學思維冷靜應對。讓我們跟隨酷杰小分隊,用知識武裝自己,為生命護航。
原標題:《解鎖12項急救超能力,《酷杰的醫學之旅:營救總動員》帶你變身科學小英雄》
欄目編輯:史佳林 文字編輯:郭影
來源:作者:鄒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