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慚愧,我不是一個體育運動的參與人,對吉林市的馬拉松比賽也是以看熱鬧、喊加油為主的觀眾。可能正是“看熱鬧”的身份,讓我對每一年的“熱鬧”有著更直接的觀感。坦率地說,僅就我家附近2025年“吉馬”賽事的情形,我覺得熱鬧程度并不如往年。
遙想2018年6月我第一次看到吉馬賽事時,濱江東路上可謂是“那天,那家伙,那場面,那是相當大呀!那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呀。”天上飛機,水里快艇,地面上有組織的加油啦啦隊……更有一浪推一浪蜂擁路邊觀賽的附近居民!運動員抵達之際,加油聲此起彼伏,音樂聲甚囂塵上。更有一位年長的“快板”愛好者,即興表演為運動員加油,引得參賽和觀賽的人一同叫好。另外,為運動員補給的礦泉水站點一個挨一個,但見人潮過后,灑在地面的一次性杯子若東風吹絮一般。
在為2018年吉馬比賽吶喊時,許多吉林市民可能沒有想到,這項賽事竟然漸漸成為吉林市的一項“有生命力”的運動。之后幾年除疫情期間停辦,每年6月,吉馬賽事均風雨無阻。特別是在疫情之后,比賽的后勤管理和保障還有一定升級,如2023年,除大批街道工作人員、高校志愿者冒雨忙前忙后,工作得得有條不紊之外,濱江東路上甚至還出現了一排移動式臨時衛生間……
然而2025年的吉馬比賽卻是與以往不同。
首先,比賽時間并未設置在傳統的6月,而是定在乍暖還寒的5月中下旬,所幸比賽當天氣溫雖不高但并未下雨。其次是許多道路并未像以往那樣完全封閉,尤其是江城大橋、龍潭大橋等橋梁錯開時間封閉,且臨江門大橋、吉林大橋、霧凇大橋在賽事期間正常通行。再者就是后勤保障沒有像以往那樣興師動眾,濱江東路沒有補給水站,沒有遮陽傘,也沒有移動衛生間。另外,觀眾熱情不高,到路邊觀看比賽的居民不多,不見有組織的啦啦隊,只有工作人員稀稀拉拉的加油聲。
也許濱江東路并非主場,贈吃贈喝的宣傳活動都轉移到了別處,總之昨天的路邊較往年略顯冷清。另外,昨天比賽過程中,朋友圈、短視頻平臺上也沒有往年熱鬧,至少我在手機上只看到官媒和一些網絡大V的內容刷屏。盡管賽事過程并不乏壯觀場面,但許多往年熱衷于實況報道的朋友甚至連張照片都沒有發。在濱江東路,剛到中午就已經人影稀落,于是我就有了一種錯覺:莫非市民們對這項活動出現了“審美疲勞”,馬拉松也開始成為體育愛好者的專有盛事?
客觀的講,吉林市這種體量的城市需要吉馬這種體育活動。作為一名有過展會組織經歷的人,我深知舉辦并延續一個活動有多么的不容易。回顧幾年來吉馬賽事的舉辦,確實有許多成績值得肯定。但是個人經歷也告訴我:在世間不具備“獨一性”的同質化活動,在經歷過新鮮感之后,如何面對并度過瓶頸期進而使活動擁有生命力,往往是對組織者能力和毅力的雙重考驗……
在今年,包括我在內,許多人都有“吉馬活動熱度不如以往”的共識。因此,一些不易察覺的細枝末節,萬萬不可用慣性思維熟視無睹。為了讓吉馬擁有長久的生命力,并實現宣傳城市的目的,組織者在總結今年吉馬比賽時,多聽聽一些旁觀者、好事者的聲音,并非沒有必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