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凌朗
編輯| 汪戈伐
圖片來自企業網站
廣東省紀委監委于 5 月 17 日發布通報,廣州醫藥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因嚴重違紀違法被 " 雙開 " 并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來源:廣東省紀委監委官方微信 )
據官方公告顯示,李楚源涉嫌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犯罪和受賄犯罪。調查發現他不僅搞迷信活動、出入私人會所、違規占用農用地,還利用職務之便大搞權錢交易,為他人謀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額財物。此次處分決定還包括撤銷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稱號。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決定距李楚源以"個人原因"辭職不到一年。2024年7月22日,他突然辭去公司董事長等職務,隨后多家媒體證實他被相關部門帶走調查。
這位曾帶領廣藥集團躋身世界500強的商界人物,如今卻因貪腐行為鋃鐺入獄,令業界震驚。
作為一位在廣藥集團工作36年的職場老兵,李楚源的職業生涯與三款標志性產品緊密相連:應對"非典"的板藍根、備受爭議的王老吉涼茶和國產"偉哥"金戈。可以說,這些產品實打實撐起了廣藥的業績天花板。
1988年,李楚源從中山大學化學系畢業后便進入白云山中藥廠。從基層技術員一路晉升。
轉折點出現在1999年,當時白云山中藥廠連續5年虧損,他臨危受命擔任廠長。此后,李楚源通過調整薪酬制度和增強市場營銷力度,使藥廠扭虧為盈。
2003年,"非典"疫情讓板藍根銷量暴漲,白云山中藥廠銷售額從不足800萬元飆升至4.7億元,板藍根單品貢獻近2億元。
然而,李楚源對產品功效的夸大宣傳屢次引發爭議。在后來的2021年博鰲亞洲論壇上,他宣稱"板藍根一喝,口罩就不用戴",引發公眾質疑。
這種不負責任的營銷手法,在王老吉和金戈產品上同樣表現明顯。
2013年,廣州藥業以新增A股股份按0.95:1比例換股吸收白云山制藥,實現深市上市公司退市并跨市場轉登記至滬市。
正式擔任廣藥集團"一把手"后,李楚源力主與加多寶爭奪王老吉品牌,歷經十余年訴訟終獲勝利。
有意思的是,企業奪回品牌后,王老吉的市場表現反而不如預期。并且,李楚源在公開場合宣稱"喝王老吉可延長壽命約10%",這一結論后被揭露僅基于動物實驗,引發科學界批評。
2014年輝瑞"偉哥"專利到期后,李楚源迅速抓住市場機會,推出國產仿制藥"金戈"。這款產品從首年不足3萬片的銷量,增長至2022年超過1億片,年收入突破10億元。在營銷中,他創造"怕上火,喝王老吉;怕沒用,吃金戈"的廣告語,雖然引人注目但也飽受爭議。
表面上,李楚源執掌期間的廣藥集團業績亮眼。集團營收從2014年的約200億元增至2023年的逾75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6%。這一成績讓廣藥集團在2021年首次躋身《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468位。
但細究其商業模式,問題顯而易見。
首先是增長乏力的跡象日益明顯。根據白云山公開財報,公司凈利潤增速從2021年的27.6%銳減至2023年的2.25%。2024年第一季度,這一數字進一步滑落,顯示業務增長動能匱乏。
更值得警惕的是廣藥集團的業務結構失衡。
多家分析機構指出,該集團實際上是"掛羊頭賣狗肉"的醫藥流通企業。2021年財報顯示,流通業務占總營收的67.78%,而制藥業務僅占15.65%。這種結構對于宣稱以醫藥研發為核心的企業來說極不合理。
研發投入不足是另一大隱患。在銷售費用持續高位的同時,廣藥的研發支出卻年年下滑,從2021年的8.75億元減至2023年的7.82億元,研發費用率僅為1.02%,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這也導致公司缺乏真正的創新藥物,主要依靠涼茶飲料和仿制藥支撐業績。
另外,李楚源本人的經營問題早有端倪。
2019年,廣藥合作伙伴康業元公開舉報指出,金戈原材料價格存在異常波動,疑似虛增成本、隱瞞利潤。
雖然當時廣藥予以否認,但時隔3年,國家醫保局通報廣藥旗下三家子公司存在虛抬藥價、套取資金等違規行為,印證了之前的質疑。
李楚源的"雙開"不僅是一次個人誠信的崩塌,也反映了其領導下廣藥集團擴張模式的不可持續性。過度依賴營銷、輕視研發、追求短期業績的做法,最終導致企業核心競爭力不足。
隨著李楚源的落馬,廣藥集團或將迎來戰略轉型期,這對醫藥行業的健康發展或許也是一次警示和契機。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文內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