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充滿吸引力的標簽,正在讓日本留學成為中國家庭眼中的避風港。
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家長不再執著于歐美名校,而是將目光轉向距離更近、文化更相通、成本更可控的日本。
他們希望能夠為孩子找到一條逃離國內競爭,又能享受到回報更高的教育之路。
但日本留學真的是一條能“躺贏”的捷徑嗎?答案可能要讓人失望了。
01
中國學生“占領”日本學校
近年來,赴日留學正成為一股新的潮流。尤其是在日本高中,說著普通話的中國人面孔越來越多。
位于千葉縣的鴨川令德高中是一所“被中國學生擠爆”的高中,這所地方高中從2014年開始招收留學生。
不知不覺間,這所僅有約100名學生的高中,有半數以上是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而這只是眾多日本高中的一個縮影。
在前幾年,宮崎市一所私立高中的開學典禮在網絡上引起大家關注。
在嚴肅的開學典禮上,居然播放了《義勇軍進行曲》,校長也用蹩腳的中文發表致辭。原來這所高中有167名新生來自中國,日本本地學生只有寥寥16人。
圖源:東陽經濟
越來越多中國家長將孩子送到日本讀高中,最直接的推力其實來自國內的中考分流制度。
按照這一制度,只有約一半左右的孩子有機會升入普通高中,其余學生就要被分流進入中專、中職。
在很多家長眼中,這相當于斬斷了孩子的一條人生路,而相比之下,送孩子出國讀高中就成為了一個更體面的選擇。
不僅繞過了國內競爭激烈的升學路徑,還能為孩子提供一個相對寬松、多元的學習環境。
相比于昂貴的歐美私立高中,日本的教育性價比更高,而且交通便利、飲食文化相似、社會安全感較高,這些因素疊加,使日本成為“低齡留學平替”的首選。
與此同時,日本本土也面臨著嚴重的招生危機。隨著少子化趨勢越來越嚴峻,生源銳減使許多地方高中不得不關閉。
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2002年到2020年間,日本全國已經有8580所公立中小學和高中廢校,之后每年平均還有約450所學校停辦。
為了求生存,不少私立高中只好轉向招國際留學生,尤其是中國留學生。
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家長為孩子的教育舍得下重本,支付能力更強,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學生學習能力強,因此成為日本學校最理想的國際學生群體。
圖源:日本總務省
不只是日本高中,就連東京大學都有人擔心它將會變成一所中國大學。
這種擔心一點都不夸張,數據顯示,東京大學目前約有2.75萬名學生。
其中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人數已經從2014年的1136人,增長到如今的3396人,十年間幾乎翻了三倍,占據外國留學生中的66.5%。
另一所名校早稻田大學也同樣如此,目前中國留學生人數突破3300人,雖然在全校4.8萬名學生中占比較低,但增速依然明顯。
缺生源的日本學校和逃離內卷、追求教育性價比的中國家庭,在這波潮流中一拍即合,由此形成了一種奇妙的教育現象。
02
就業率98%,但與留學生無關
除了出于性價比和逃離內卷的考慮,日本的就業率也是吸引中國學生遠渡重洋來到日本求學的主要原因。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高達98.1%,創下自1997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歷史新高。
圖源:日本文部科學省與厚生勞動省
2024年4月入職的新員工平均起薪為226,341日元(約合人民幣1.1萬元),同比增長4.01%,再度刷新紀錄。
在全球經濟放緩、就業市場普遍萎縮的背景下,這樣的就業數據顯得尤為亮眼。
去年春招期間,還有日本企業HR下跪招人的drama場景,是真是假無從確認,不過足以肯定,日本企業真的非常缺人!
有人說,大學生在日本求職就像喝水一樣簡單。但日本求職真的那么容易嗎?
事實上,日本缺人是真的,但并不會因此降低用人標準,尤其是在招錄外國人才方面甚至會更加謹慎、更加挑剔。
根據日本留學生支援機構的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在日本高校畢業后成功在日就職的外國留學生比例還不到50%。
盡管日本政府在政策層面不斷鼓勵企業多招外國人,甚至提出到2033年要將外國留學生的在日就業率提升至60%。
但現實情況是,要真正留在日本工作,并沒有表面那么容易。
日本應屆生求職的過程比較復雜,一般在大三或者研一結束就開始準備求職,然后需要參加招聘說明會、筆面試,有的企業還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無薪實習,最后拿到企業內定。
首先,語言能力是最基本的門檻,尤其是商務日語。
雖然目前日本不少大學已開設全英文授課項目,不少中國學生甚至可以用英語完成整個本科學業,但若畢業時連日語N2都未通過,基本意味著與大部分日本企業無緣。
其次,日本企業在招人方面比較保守,尤其會擔心外國人難以適應日本的職場文化。
而且日本企業基本實行終身雇傭制,重視員工的穩定性和忠誠度,一般新人進入職場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培訓、輪崗再確定崗位。
外國留學生在日本就業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穩定性,企業生怕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能夠勝任的人才,扭頭就回國去了。
這不僅浪費了巨大的培養成本,而且人員流失也是企業的損失。
盡管日本就業對外國學生并不是十分友好,但也不代表沒有機會。
這些機會屬于那些有明確職業規劃、具備高水平語言能力、主動了解日本社會規則的優秀學生,然而這樣的學生無論放到哪個國家都是最吃香的。
03
選擇日本就可以躺平嗎
前段時間,一則關于中國家庭“搶占”日本學區房的新聞登上了日本媒體頭條。
東京都文京區就是最多中國家長聚集的地方。
根據東京都的數據,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定居在文京區的中國籍居民增加了近3000人,增幅高達約60%。
因為這里不僅有東京大學,還有文京區著名的“3S1K”,即誠之小學、千馱木小學、昭和小學、洼町小學。
根據東京都教育委員會2022年的《公立學校統計調查報告書》,文京區的小學升學率在全東京都排名第一,比東京都平均水平的29%高出整整21個百分點。
圖源:東京都教育委員會
沖著這個升學率,大批中國家長涌入東京,爭搶核心學區房,不僅推高了文京區的房價,連周邊幾個名校集中的區也被卷了進去。
說好逃離內卷來到日本,可結果中國家長只不過是換了個地方卷。
很多人誤以為日本教育真的輕松,這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表面。事實上,日本小學階段的雞娃一直是兩極分化的態勢。
公立學校提倡寬松教育,強調興趣培養,而私立學校就非常重視學業成績,從小學階段開始就設有入學測試。
由于很多日本私立是中學六年一貫制,初中畢業后內部直升高中,到了高中階段留給外部學生的名額少之又少,所以日本升學從小升初就開始卷起。
但是無論公立私立,只要不想落后的就只能上“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補習班。
家長為了讓孩子搶先一步進入名校,一二年級就會送到塾。
日本文部科學省曾經做過統計,到小學六年級時,70.4%公立學校中學生、53.9%私立學校中學生都會報塾。
圖源:日本文部科學省
雖然,有媒體報道,日本即將進入“全員上大學時代”。
2024年數據顯示,日本全國大學總招生名額首次超過了實際報到人數,有約60%的私立大學出現“招不滿”的現象。
但是人人都可以上大學,并不代表人人都可以上東京大學。
中國家長深諳此道。他們知道,在日本讀大學容易,但如果目標是東大,那么雞娃還是少不了。
于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在東京復制中國式教育路徑,報塾、搶學區、拼簡歷,只是換了種語言、換了個地方。
正如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一樣,日本同樣不相信躺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