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5月18日電 (記者 王鵬)5月18日,國際大壩委員會第28屆大會暨第93屆年會“水風光蓄一體化基地建設”專題研討會在成都召開。國內多位水電領域院士、專家共議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建設路徑,助力低碳轉型。
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的九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本階段規劃總裝機達7800萬千瓦,涵蓋兩河口、雅中、錦官、二灘4個水風光一體化項目群。目前,基地已投產清潔能源裝機近2100萬千瓦,在建裝機約140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1000億千瓦時,累計貢獻綠色電能超1.1萬億千瓦時。
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位于四川省偏遠山區,其開發為民族地區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唯臨表示,基地建設可新增靜態投資約3500億元,帶動萬億級產業規模,高峰期可帶動直接就業超15萬人,間接就業16萬余人,基地運行后可增加地區財政、稅收收入,年均可貢獻稅收超100億元。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風、光的不穩定性,決定了其大規模開發必須依靠水電優異的調節能力。而雅礱江是全國調節性能最好的大型河流,依托基地水電和抽蓄可帶動風光大規模開發。對此,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汪小剛指出,“加快雅礱江流域內水、風、光、蓄資源一體化開發,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針對雅礱江流域未來開發,專家們提出了多項建議。汪小剛表示,加快雅礱江流域水風光蓄一體化開發和運營核心在于構建“5+1”模式。“5”是“五個一體化”,包括一體化資源配置、一體化規劃布局、一體化開發建設、一體化聯合調度、一體化市場消納等。“1”是國家政策支持,如國家層面出臺基地開發主體確認文件、一體化開發規程規范、基地內電源電量電價機制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登華建議,大力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加快前沿技術與雅礱江清潔能源開發的創新融合;通過精準預測、自動化控制和多目標優化,系統性解決流域水風光一體化開發難題,實現流域資源高效利用與效益提升。許唯臨建議,針對基地建設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難題,繼續致力于更多能源發展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