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政法大學一名大學生彭同學投訴了徐鼎盛餐飲連鎖企業出現的這種“反向抹零”行為。5月13日,渝北區寶圣湖市場監管所核查后認定商家存在違法行為,并提出警告,要求整改。目前,涉事餐廳已返還0.2元,表示已經調整了收銀系統,實付實收。
此前有報道,消費者劉先生在重慶永輝超市金源時代店購買標價為7.96元的淡蝦米(二級),支付100元現金后收到找零92元。按照實際金額計算,劉先生應支付7.96元,但超市采用“分位四舍五入”規則,實際收取8元。“分位錢再少也是消費者權益,超市既未提前告知,也未在標價簽上注明‘四舍五入’?!?/p>
“反向抹零”看似是幾毛錢的小事,實則暴露了商業誠信的深層危機、企業管理的系統性漏洞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的短板。從重慶徐鼎盛餐飲到永輝超市的案例,此類現象頻發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
根據《價格法》第十三條,商家不得在標價外加價或收取未明示費用。彭同學投訴的徐鼎盛餐飲案例中,商家未經告知即“反向抹零”,構成對消費者公平交易權與知情權的侵犯。盡管金額微小,但法律對此類行為已有明確界定,廈門、揚州等地均有商家因此被罰數千元。然而,多數消費者因維權成本高而放棄追責,導致違法成本遠低于潛在收益。
永輝超市在重慶門店系統性實施“反向抹零”,而成都、濟南等地門店未發現類似現象,暴露出企業內部管控失效與區域管理脫節。這種“選擇性違法”反映出企業為局部利益犧牲誠信的短視行為。
商家常以“分幣流通困難”“系統自動設定”為由辯解,但整改后即可實現“實付實收”,表明技術障礙實為借口。例如,永輝超市在事件曝光后迅速調整收銀系統,卻未主動公開歷史違規數據,其整改誠意存疑。這種行為本質是利用消費者對零錢的疏忽,長期累積不當得利,損害交易公平性。
永輝超市在戰略轉型中高調學習胖東來“真誠服務”,卻因“反向抹零”事件暴露言行不一。這種割裂凸顯企業價值觀的混亂:一方面試圖通過“胖改”提升口碑,另一方面縱容分位“五入”收割消費者,最終可能加速用戶流失。
彭同學的維權行為具有示范意義,但其成本收益比失衡(0.2元維權需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制約了普遍效仿。建議完善小額訴訟機制,推廣集體訴訟制度,并設立“吹哨人獎勵”,激勵消費者參與監督。
“反向抹零”的泛濫,實質是商業文明退化的縮影,商家將消費者視為可算計的對象,而非服務主體;法律條文在利益面前被選擇性執行;彭同學式的維權者成為“法治傳感器”,倒逼市場秩序優化。
若放任此類“微腐敗”蔓延,將侵蝕市場經濟根基。唯有通過法律剛性約束、技術精準監控、企業倫理重建與消費者意識覺醒的多維治理,才能重塑“分位零錢”背后的誠信秤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