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竹桃進入盛花期。深圳晚報記者 陸穎 攝
羊角拗
鉤吻
海杧果 本組圖片由 劉蕾 攝
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19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吳潔 實習生 李曉鷺)近日,洪湖公園等地的夾竹桃迎來了盛花期,粉白交織的花朵層層疊疊,次第怒放,宛如天邊的云霞,引得市民爭相拍照打卡。然而,這美麗的背后卻暗藏“危險”。深晚記者采訪深圳資深植物專家為市民揭秘夾竹桃的植物特性以及深圳常見的有毒植物。
公園街頭夾竹桃盛開
5月18日,記者在羅湖區洪湖公園看到,粉紅的夾竹桃如一片片云朵遮蔽著公園圍欄,嬌艷欲滴,引得許多慕名前來的市民駐足拍照。“這些花太美了,配上湖光水色,簡直像闖入了莫奈的油畫世界,太出片了!”一位正在拍照的市民說。
隨后,記者來到光明區尖崗湖公園,只見整片連綿的粉白夾竹桃如綢緞般點綴在路邊,微風拂過,花枝搖曳,仿佛置身于夢幻般的童話世界。
夾竹桃有何屬性?在深圳哪些地方常見?5月18日,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教師、廣東省自然教育專家庫入庫專家劉蕾在接受深晚記者采訪時表示,夾竹桃屬于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夾竹桃屬(Nerium)植物,俗名紅花夾竹桃、歐洲夾竹桃。它喜歡光照充足、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在深圳生長良好。花期幾乎全年,夏秋為最盛。夾竹桃常被栽培于公園、風景區、道路旁或河旁、湖旁周圍。
夾竹桃適應性強,易繁殖,易成活,耐旱、耐污染,特別適合在城市中生長。更重要的是,夾竹桃對凈化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有良好效果,能有效減少空氣中的鉛和汞等重金屬含量,保護環境安全。同時,夾竹桃還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生長,耐旱性強,適合用于風沙治理和水土保持。因此,在生態園林設計中,夾竹桃是常用的植物之一。
全株帶毒誤食可能致死
夾竹桃美麗的背后,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危機。
“夾竹桃全株帶毒,葉、樹皮、根、花、種子均含有多種配醣體,毒性強,人和動物誤食都可能致死。”劉蕾向記者介紹,夾竹桃主要毒素是夾竹桃強心苷,對動物和人類具有神經毒性和心血管毒性,能影響消化和心血管系統。
深晚記者梳理發現,近日,河南一名54歲男子因誤信“夾竹桃葉煮茶可治牙疼”的偏方,不幸中毒,幸而搶救及時,脫離了生命危險。往年,各地也時有因嘴含夾竹桃拍照、皮膚觸碰夾竹桃汁液未及時清洗而過敏的事件發生。
皮膚不慎接觸到夾竹桃的汁液或者誤食夾竹桃應該如何緊急處理?在日常觀賞中,應注意什么?劉蕾表示,市民在觀賞夾竹桃時,應保持距離,不摘不折,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到其汁液。如果夾竹桃汁液沾到,應立即用肥皂水沖洗;誤食后,要立即催吐并送醫。盡管夾竹桃帶有毒性,但其具有一定生態價值。除了夾竹桃外,劉蕾還提及了海杧果、羊角拗、鉤吻等深圳常見有毒花卉。她提醒,市民在觀賞這些花卉時一定要格外小心,避免觸碰或誤食。
深圳常見有毒植物
羊角拗
(Strophanthus divaricatus)
夾竹桃科(Apocynaceae ) 羊角拗屬 (Strophanthus)。藤本或灌木狀,具長匍匐莖, 小枝密被皮孔;花冠黃色,花冠裂片卵形,先端長尾帶狀,長達10厘米,基部內面具紅色斑點;蓇葖果水平叉開,木質,橢圓狀長圓形。
鉤吻
(Gelsemium elegans)
鉤吻科 (Gelsemiaceae)鉤吻屬(Gelsemium)。俗名:斷腸草、大茶藥、胡蔓藤;常綠藤本,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花冠黃色,漏斗狀,蒴果卵圓形或橢圓形。
海杧果
(Cerbera manghas)
夾竹桃科 (Apocynaceae)海杧果屬 (Cerbera)。喬木;枝條粗厚,綠色,具不明顯皮孔;全株具豐富乳汁;枝條輪生,葉痕明顯;葉厚紙質,倒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花白色,芳香;核果平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