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家對于交通的直觀感受不僅有城市路網的四通八達,還有日臻完善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在柯橋,縣道貫穿城鄉、鄉道往來交織、村道阡陌縱橫,公路等級由低至高,公路養護由人工升級為智能;從“村村通”到“路路美”,從“雙腳丈量”到“抬腳上車”,一條又一條“四好農村路”在青山沃野之間跨越與延伸,不僅串聯起千家萬戶,更連接起鄉村的幸福生活。
激活資源
“公路+”賦能鄉村新發展
“起點和終點都是在這段平坦寬闊的公路上,兩側是農田、山巒和溪流,有一種跑在風景里的感覺。”上周日,2025全國登山挑戰賽(會稽山站)在稽東鎮開賽,跑者們從香榧公園出發沿著香榧大道一路往前,從空中俯瞰,香榧大道宛如綢帶綿延向遠方。香榧大道于2023年9月改造完成,縮短了周邊官橋村等地通往集鎮的路程,也成為鄉村賽事的一條美麗賽道。
這是我區一直以來高質量建設“四好農村路”的生動寫照。今年,以“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為要求的“四好農村路”提出已有11個年頭。這些年來,我區持續升級農村路網,先后完成等外路和差等路、低等級公路等5輪提升改造行動,目前已建成高標準農村公路1330公里,全區二級及以上農村公路達444.24公里。
與此同時,我區以公路為發展軸,以運輸服務設施為基礎支撐,全面激活農村閑置土地、山林、水域、文化等資源,通過提升南部山區公路等級和質量,帶動沿線采摘、農家樂、文體賽事活動等業態發展,還催生了“會稽詩路”“山陰蘭桂”“鑒湖漁歌”等12條網紅公路游線。過去一年,王壇鎮、稽東鎮依托王崇線、紹甘線、車谷線等美麗公路,積極探索“公路+”模式,助力舜江源自行車爬坡賽、會稽山香榧馬拉松、浙里鄉村健康跑(村跑)會稽山站等活動舉行。
持續發力
拓寬鄉村幸福路
從平王線平水大道路口出發,沿著平坦的柏油路沿山而行,一路上可以看到不少騎行愛好者的身影。95后蔣琳琳每個周末都會與好友相約出來騎行,平王線是她打卡頻次最多的一條路線。當記者問及為何選擇平王線時,蔣琳琳的回答很簡單:“景美路好,是紹興廣大騎友心中的騎行天堂。”
平王線起于平水鎮平水大道,終于王壇鎮紹甘線,全長約23.18公里,沿線涉及平水鎮的梅園、祝家、宋家店、合心、王化、小舜江和王壇鎮的舜皇、肇湖、坎上、王壇等10個行政村。自1970年通車以來先后歷經三次改造提升,從過去斷斷續續的碎石路蝶變為如今的“全國最美農村路”之一,串聯起若耶溪、日鑄嶺古道、舜王廟、小舜江南北溪等自然人文風景,激發鄉村旅游潛力,也帶動了沿線茶葉、竹筍、竹制品等農產品銷售。
放眼柯橋農村地區,像平王線這樣的“精品”道路不在少數:沿線茂林修竹的紹大線、一步一景的福漓線、青山掩映直上“云端”的王崇線、串聯起研學和土菜產業的車谷線、五村四季攬十景的紹甘線……一條條公路在秀美的群山和村莊之中,呈現出亦路亦景、路產相襯的綠美新畫卷。
提質改造
從“標配”走向“高配”
“四好農村路”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建好是基礎,管好是手段,護好是保障,運營好是目的。近年來,我區不斷優化“路長制”平臺數字化場景應用,整合有痕巡查、清單銷號、智慧巡路等功能,常態化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并聯合多部門力量實施聯合執法,嚴查超限超載、占道經營等行為,實現農村道路隱患即排即治。今年以來,累計發現并整改各類路域環境問題696處,發現、處置問題效率提升3倍以上。
在公路養護、重點任務、應急保障等方面,我區實現統一管理、整合運營,同時依托物聯網、AI識別等技術,開展路面自動化檢測及橋梁無人機巡檢,提升路面管護工作協同效率。截至目前,已集成監控節點數據2600余個,路面自動化巡檢率達100%。
去年起,我區又按下“四好農村路”提檔升級“加速鍵”,啟動了《柯橋區“四好農村路”2.0版提質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計劃通過3年努力,對西上線、尹大線等30余條道路進行提升改造,提質改造公路約278.2公里,動態消滅差等路、提升次等路,加快推進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百人以上自然村通等級公路工程,同步推進農村公路與森林防火巡護道共同建設……未來,柯橋的農村公路畫像也更加清晰。
柯橋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方劍萍/文 趙煒/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