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粉爐冰箱貼、明孝陵神道石獸毛絨玩具、帝陵迷蹤主題手賬等博物館“明星文創”,拓印、漆扇制作等互動活動……5月16日下午,由揚子晚報和華采天地聯合主辦的“寶藏市集”正式開集。本次活動以“傳承·共創·共享”為主題,邀請南京市內多家博物館,共同打造非遺工坊區、博物館文創區、美食文創區三大板塊,通過互動體驗、手作DIY、文化展售等形式,邀請市民群眾沉浸式感受非遺魅力。
記者在現場看到,南京博物院“博雅匯”帶來了南博“頂流”文物小粉爐的文創產品冰箱貼。“我們帶來的都是館內比較受歡迎的文創產品,小粉爐當然是其中之一,它一直是我們的爆款產品。”工作人員介紹。此前在“玉潤中華”展覽中展出的乾隆鑲嵌碧璽玉帶扣被創意設計成一只顏色粉嫩的發夾,非常受年輕女孩們的喜愛。搞怪可愛的手包“小龍包”造型也相當吸睛,“這些龍的造型都來自館藏瓷器上的圖案,經過設計成為包上的裝飾”。
南京大學博物館館藏“明星文物”的文創周邊們也來到現場。南京大學校園里有一座在地下沉寂了1600多年的東晉帝陵,以這座帝王陵的出土文物為原型,南大博物館推出了瓦當系列文創周邊、金珰系列文創周邊和帝陵迷蹤主題手賬、集章冊等,瓦當紋樣的杯墊兼具妙趣橫生的造型和實用性,金光閃閃的金珰紋樣鑰匙扣更是背包“好搭子”。此外,展位上一個造型奇特的粉色小豬毛絨掛件吸引了諸多好奇的目光。“最近我們南大博物館正在舉辦一個磨盤山遺址文物的展覽,這件玩偶正是以磨盤山遺址出土的崧澤文化豬尊為原型設計的。”南京大學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市民于此不僅能看到“萌版”豬尊玩偶,還能通過創意明信片一睹豬尊本尊。
六月考試季即將到來,萬千學子正執筆為劍沖向理想彼岸,秦淮好禮送來了夫子廟的“考神助攻”,為每一位追夢人登科折桂送上祝福。其中,狀元郎文創不僅造型乖巧、栩栩如生,而且寓意美好、討人喜愛,如今已是夫子廟景區的“流量明星”。除了經典的狀元郎文創,秦淮好禮還帶來了繽紛多彩的蝴蝶標本,既有中國本土的蝴蝶品種,也有原產澳大利亞的天堂鳳蝶、蘇門答臘的愛神鳳蝶等蝴蝶品種。“感覺挺好看的,以前沒見過這樣的蝴蝶。”一位駐足觀看蝴蝶標本的市民表示。
首飾買手品牌“超有黔”從千里之外給南京朋友們帶來了黔東南少數民族的手作銀飾,展位負責人介紹:“這些都是我們到貴州苗、侗的村寨里向當地人淘來的,每一件都是手工制作的孤品,很有地方特色風情。”現場有不少市民興致盎然地詢問這些飾品的設計理念。“每個地方的文化不一樣,少數民族的飾品更有特色,和其他飾品風格不一樣。”一位市民為這些別具一格的飾品點贊。
南京傳媒學院的展位上擺放著色彩清雅的藍染印花布發圈、絲巾等日用品及精巧的螺鈿飾品,除了售賣產品還提供螺鈿手作體驗。一位大學生向圍觀者介紹:“這些螺鈿飾品都是我自己制作的。之前我去向老師傅們學習了制作螺鈿的手藝,一般制作一個小的飾品大概要花一個小時,大的、造型復雜的飾品則大約要兩個小時或者更長時間。”
此外,活動現場還有拓印、漆扇制作等手工項目,市民群眾通過互動手作,不僅能夠了解相關文物知識,還能夠提升親近文物的興趣度,從而感受到博物館的無盡魅力。
江南時報記者 張姣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