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文物里的中國智慧——古人的‘黑科技’中英文圖文展鑒賞活動”日前在上海宋慶齡學校舉行。活動現場,上海博物館向宋慶齡學校贈送《博物之美—探秘中華文化》系列叢書,校圖書館同步開設“文物中的科學”專題書架,將展覽影響力不斷延伸。
據悉,“博物館課程”是宋慶齡學校跨學科實踐和課程創新的板塊之一,結合語文、歷史、科學等學科深度融合,通過項目式學習引導學生活用課堂知識,在真實場景中解碼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密碼。
此前,學生們曾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秦始皇陵博物館等場館,對話千年文明的厚重積淀。在“假如文物會說話”的項目匯報中,他們通過制作文物卡片、研讀關聯歷史與故事,用戲劇演繹文物的一生等方式,讓沉默的展品“開口”訴說家國情懷。
在上海宋慶齡學校,多元的國際化學習環境給學生帶來了獨特的視野與跨文化理解力,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高中生經過博物館專業培訓,轉身成為了導覽“小先生”,為低年級學生解讀青銅器的鑄造密碼、瓷器的紋飾寓意等。他們不僅是講述者、也是提問者和引導者,更是思考者與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正如上海宋慶齡學校中國部高中的袁子皓同學所說,文化傳承的本質,是讓古老智慧與當代生命產生情感聯結。六年級學生周拙安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更多的文物,激發了我對文物的興趣和熱愛,我也希望在未來了解更多的中國歷史和文化。”
本次活動作為上海博物館“文物里的中國智慧——古人的‘黑科技’圖文展”進校園活動的最后一站,吸引了超過1800名學生參與。精彩的講座分享、生動的圖文展導覽以及豐富多彩的學生藝術工作坊、AI互動設備體驗、游戲活動等,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宋慶齡學校一直秉承著‘培養既扎根中國,又胸懷世界的未來締造者’的教育理念。講好中國故事,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校長封莉容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