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惠安小屋圈」關注更多新聞、旅游、美食等。
5月1日11時36分,三明沙縣區退役軍人火箭救援隊接群眾求助,稱其孩子30日凌晨游泳時被河水沖走失聯。救援隊立即啟動應急機制,組織11名隊員攜沖鋒艇、聲納等裝備趕赴現場。經與家屬溝通鎖定疑似落水點后,隊員使用聲納掃描水下區域,同步駕駛沖鋒艇展開拉網式搜尋。盡管面臨湍急水流和低能見度等困難,仍持續四晝夜高強度作業。
5月4日,救援隊最終發現已無生命體征的孩子,打撈上岸后全體默哀,并與相關部門完成交接后撤離現場。天氣慢慢變熱,家長一定要多教育孩子,不要去野外游泳,注意安全!
家長的看護和安全教育
是孩子最好的“護身符”!
哪些情況容易導致溺水?
哪些地方是高風險地點?
家長孩子都要了解!
哪些情況容易導致溺水?
1
不了解水性,對自己的體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確估計,進入水中便可能導致溺水。
2
即使是習水性的人,未做充分準備活動,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時間過長,體內的二氧化碳喪失過多等原因也會在水下出現四肢痙攣、抽搐,導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3
安全意識淡薄,在非開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會被水底的水草纏繞而導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4
在水中互相嬉戲、打鬧,發生意外后又驚慌失措,導致溺水。
5
身體不好,患有心臟病、貧血、癲癇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舊病復發,從而導致溺水。
警惕這些溺水高風險地點!
不同年齡段兒童溺水發生的高危地點不同:
1
4歲以下兒童的溺水高發地點主要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
2
5-9歲兒童溺水高發地點會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庫等。
3
10歲以上兒童活動范圍更大,主要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預防溺水
“六不準”“四不要”
一定要牢記!
防溺水“六不準”
1
不準私自下水游泳。
2
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
3
不準在無成人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4
不準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5
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
不準不熟悉水性的學生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四不要”
1
不要在沒有家長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
2
不要在設置有警示標識的水域游泳。
3
不要在沒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水源游泳。
4
不要在上下學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邊戲水。
一起起案例也反映出
很多人對溺水存在認知誤區
會游泳就不會溺水嗎?
溺水后都會大聲呼救嗎?
有游泳圈就一定安全嗎?
關于溺水,這九個真相請掌握!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社融媒體工作部制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 ,沙縣區退役軍人火箭救援隊
進惠安爆料群
直接點擊以下關注回復【進群】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