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景行??????????????????????????????????
編審丨橘子
前幾天,有個朋友來咨詢代理螺螄粉怎么樣?因為來找他的螺螄粉廠家確實不是知名品牌,而螺螄粉整體的大盤都在下滑,所以,我建議他還是不要接了。他感嘆道:兩年前李子柒們還挺火的,怎么現在整個行情都不行了呢?
其實,不只是螺螄粉還有很多產品在2023年都挺火的,可如今,也都有點查無此“人”的感覺,短短兩年仿佛過了兩個世紀,它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螺螄粉
螺螄粉的爆火,可以說是特定環境的產物。本身是區域性產品,因為特別的味道,在線下的傳播度是不高的。但在疫情中,消費者在尋找一些東西打發時間時,使得螺螄粉一夜爆火,仿佛全民都接受了這個產品的味道還有價格。
彼時,很多人覺得螺螄粉不止是一個網紅產品,畢竟它背后是一種地方特色美食,是有相關部門的布局來支撐這一美食走向全國的。
一時間,李子柒、螺霸王、好歡螺們從線上到線下全面布局,前幾可能銷量還只有1-2千萬,在2020年就能達到1個億,2021年能達到3-5億,各企業也都是掙的盆滿缽滿。那樣的爆火確實是讓整個行業都有點飄,也就難怪網紅李子柒與微念集團上演了一波品牌之爭。這在快消行業也是常見的,不常見的是整個盤子的體量真不值一提,“開撕”的有些早了。
舉個例子,紅牛的品牌之爭,那是兩百多億的市場份額;廣藥與加多寶的品牌之爭,那是三百億的銷量,就算再小一點的南北露露之戰,那銷量加起來也是百億級的。
盤子還沒做大,吃的人多,大家對產品對渠道的擴張還停留在傳統網紅產品的路數上,線上我猛投廣告,線下則是等著經銷商上門,等著經銷商自己去鋪貨。這些網紅品牌確實是不明白線下操作的思路,也沒有錢去支撐線下市場的開發。
當初,元氣森林在開發線下渠道的時候,那是猛砸錢、各種融資,即便如此,元氣森林的氣泡水在市場上也沒成為百億銷量大單品。在打通了渠道后,才會有外星人、冰茶、自在水這些產品一個個的補上來。顯然,螺螄粉從業者沒有這樣的大局觀,更是因為沒有這么多的資本去開拓線下渠道。
當然,也跟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下滑有關系,與之類似的產品自嗨鍋、拉面說都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價格高、受眾小、不符合人性。再加上資本在網紅食品收割了一波又一波后,也不愿意在食品行業多投入,轉而去投建渠道,主打一個價格低,這就是量販零食店了。
2025年李子柒重新歸來發片,但已“換了人間”。
預制菜
預制菜,是一個從出生就飽受爭議的行業。至今,消費者依然沒有分清“預制菜”和“料理包”的區別。
在2024年的財報季,預制菜相關企業基本都是利潤與銷售雙降的局面。可在預制菜紅火時,不是有關部門舉辦相關研討會、舉辦展會;就是各地的產業園也早早規劃完畢,就等企業資本介入,而味知香的成功上市,更是彰顯了行業的潛力。
然而,民間對預制菜依舊表現出強烈的抵制情緒。其實,預制菜早先主要針對B端渠道,還是相對高端一些的門店。他們幫助B端解決洗、切、配的環節,B端門店只需要加工一番就行,相較于料理包,預制菜其實更保留了菜品的營養與味道。
如果按部就班的發展,預制菜在摸索中前進的話也會有一定的市場。可伴隨著隨著3·15曝光槽頭肉事件后,預制菜也跟著遭受了一波沖擊。彼時,還只停留在“三只羊”等網紅大V身上,真正引爆的點在于為了推進預制菜的進程,發布了關于預制菜進校園事件。事件中,預制菜成為一種強制產品,表面看是學生失去選擇,實際上被“演繹”成了全體消費者對自己“知情權”和“選擇權”的擔憂。
受此影響的、有個手工水餃品牌叫“袁記云餃”,消費者的認知是,該品牌的水餃屬于手工現包,那你的餡兒應該是當天在每個門店自己調的;可其實,袁記是速凍好的工業加工餡兒,也就是“預制”餡兒,可見消費者對“預制”的逆反心理之強。
可以說預制菜的發展前期有些用力過猛,太過于想把這個盤子做大,添加了太多外力。相較于螺螄粉的有關部門只是提供原料,提供配方,后勤保證,預制菜的有關部門則是從引導到推進,從產業園到標準制定等等做的更全面。只是,對預制菜的產品屬性沒有太多定位,讓B端產品直接進入到C端,欲速則不達。
在沒有相關部門引導后的預制菜,正在被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的消費者接受。下班去山姆買一份配好的預制菜,保證了美味與方便同在。畢竟,你在點外賣的時候,還有可能點到料理包。同樣,在今年春節,筆者也買了上百塊錢的預制菜,說實話,味道真不錯,加工也方便。
2025年,預制菜再被提起,則是一些咨詢行業的同仁為了抨擊華與華的咨詢。
“茅臺”咖啡
2023年9月,瑞幸與茅臺推出的聯名款“醬香拿鐵”正式上線,定價38元/杯,打折后19元/杯。號稱年輕人的第一杯茅臺從咖啡開始。這個活動一上線就深受消費者追捧,也讓茅臺從嚴肅刻板的印象變成一個與年輕人玩在一起、創新有活力的“新”形象。
此前,茅臺冰淇淋就曾在消費者心中投下一顆炸彈。這次聯名可以看是茅臺想要轉型,比如,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年輕。茅臺冰淇淋主要的主導方是茅臺公司,由蒙牛生產,開茅臺冰淇淋店。
這其中,蒙牛只是代工,更為突出茅臺形象。在那個鐘薛高讓出來的市場,茅臺冰淇淋是大有取而代之勢的。最為主要的是通過茅臺冰淇淋項目,讓人們看到茅臺這個大IP有更多故事可講。這才有了后來的瑞幸跟茅臺聯名。
相較于個人獨舞,醬香拿鐵可是真正的火爆出圈,畢竟在做推廣、上熱搜這方面,傳統企業與互聯網公司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從營銷學的角度來看,這波操作可以給99分。
只是,這些產品既是高潮也是末路。由于茅臺公司的政策轉變,認為這樣的產品合作帶不來銷量也帶不來品牌溢價,更多是茅臺托舉了其它品牌,也降低了茅臺本身的商務形象,最后,所有合作終止,這一場年輕變革歷時兩年。
相較于螺螄粉、預制菜無論當前多難,還是有發展起來的可能的,可茅臺聯名款則是徹底告別市場了。年輕人的想法,“老年人”不懂;互聯網的思維,傳統企業也學不來。大家都努力了,但就是不合適。
其實,與上面三個產品類似的,還有一款叫大烏蘇的產品,大綠棒子也曾出圈,爆火,可也突然間就沒了聲音。如今,啤酒方面大家開始推茶啤了,不知道后續是不是又是一場空歡喜。2023年-2025年,只有兩年,卻覺得仿佛有兩個世紀那么長,那些產品突然就被淘汰了,這也說明,追創新的路上,總會不小心掉進坑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