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張松濤 通訊員 孟燕燕 宋智達
三月杏花落,五月金杏熟。眼下,南樂縣西邵鄉的紅杏迎來了豐收的季節,金黃色的杏林,散發出誘人的果香。“我們今天來摘這個杏子,又大又甜,一口一個,根本停不來!我要摘點回去給老家人嘗一下”來南樂縣旅游的羅女士高興的說到。放眼望去,游客們提著籃子穿梭在杏林中,果農們也忙著采摘、分揀,一派豐收景象。
西邵紅杏是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口感極佳,甜度高,香氣濃郁。據了解,西邵鄉種植的紅杏品種主要為大紅、二紅、沿枝條、麥黃杏等13個品種。在杏樹的管理上該鄉一直秉持著科學、綠色、可持續的理念。西邵紅杏種植地土壤富含多種元素,對果樹施用農家肥同時搭配適量的化肥,為其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例如,在春季萌芽前,每畝杏樹施入300公斤的農家肥和適量的氮肥,促進新梢的生長和花芽的分化;在果實膨大期增施磷鉀肥,極大提高果實的品質和產量。預計畝產量8000 斤,總產量將達到 2萬噸左右。
“在害蟲防治方面我們主要是采用生物防治,禁止噴灑農藥,依靠麻雀、山雀、布谷鳥等自然存在的害蟲的天敵,利用生物間的捕食關系控制害蟲的數量,在確保蟲害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保障了果實的品質安全。”西邵鄉種植大戶介紹到。此外對杏樹進行整形修剪,去除枯枝、病枝、過密枝等,保留健壯的結果枝組,通過修剪調整樹冠的結構,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杏樹的生長和結果。同時對杏農提前培訓紅杏的采摘方法,避免在采摘過程中對果實造成損傷;在采摘工具方面,指導杏農準備足夠數量的果籃、果梯、剪刀等工具,多舉措為今年的高產奠定基礎。
為了延長紅杏的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該鄉在杏脯加工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目前紅杏加工廠占地面積500平方米,擁有標準化的加工設備,如清洗機、去核機、烘干機、包裝機等,能夠滿足目前紅杏加工需求。在加工工藝方面采用了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制作出口感鮮美、營養豐富的杏脯。在產品創新方面,開發了原味、甜味、辣味等多種口味的杏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在銷售方面制定多元化的銷售策略。一方面除了依靠路邊零售、游客現場購買、水果商批發等渠道外,還積極與各大超市、水果店、紅杏加工廠等銷售渠道建立合作關系,將杏脯產品推向更廣泛的市場。另一方面大力發展電商銷售渠道,通過建立官方網站、開設電商店鋪等方式,將杏脯產品推向全國市場。同時還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廣,舉辦線上促銷活動,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銷量,此外還積極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美食節等活動,并邀請游客們來西邵鄉體驗采摘紅杏,拓展杏脯產品銷售渠道,提升品牌影響力。?
“西邵鄉的紅杏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我們將繼續努力,做好各項工作,確保紅杏產業能夠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動力。”西邵鄉黨委書記李軍永說。
審核:張松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