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在廣西河池市南丹縣六寨鎮雅隴村塘豪屯的煙田,煙農羅祖江正在田里來回奔走,揭膜、追肥、培土……忙得不可開交。
“羅祖江是我們第一位90后煙農,種煙至今已經有五年了,他是我們六寨的‘新農人’,也是村里的致富能手。”廣西河池市南丹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六寨煙站站長吳振華介紹。
201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羅祖江與母親在電話中得知,老一輩的煙農年紀大了,年輕人又不愿意回來種煙,煙田種植面積逐漸減少。
這個消息像一顆種子,在羅祖江心里生根發芽,他開始認真考慮是否應該回到家鄉,投身到煙葉種植中去。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為了方便陪伴在母親身邊,照顧年邁的母親,羅祖江決定辭去在廣東的工作,回到家鄉種煙。他的決定遭到了母親的反對,母親擔心他吃不了種煙的苦,但羅祖江心意已決,他堅信,只要肯努力,在家鄉同樣可以闖出一片天地。
羅祖江在田間操作機械。王遠富攝
“羅姐,移栽的時候需要栽多深呢?”羅祖江正向煙技員羅麗芬咨詢移栽過程的注意事項和技術要點。
回到家鄉后,羅祖江并沒有急于求成,而是選擇從頭學起。他虛心向煙站的煙技員和村里的老煙農請教,學習煙葉種植的每一個環節。從育苗、移栽、施肥、打頂、采收到烘烤,他都認真記錄,反復實踐學習。
“以后有煙葉培訓能不能帶上我,我想多學習、多了解如何種好煙。”羅祖江在打頂培訓會現場結束后,主動向南丹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煙葉生產股股長世勇申請參加培訓。
為了學習最新的種植技術和烘烤工藝,羅祖江積極參加與煙葉相關的各類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種植水平,讓自己盡快從一個“門外漢”轉變。
“在我們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小羅已經成為我們村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啦!”同村的老煙農羅傳輝佩服地說。
羅祖江深知,傳統的種植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需求,要想提高煙葉的產量和品質,必須走“科技興煙”的道路。于是他采用了機器作業、地膜覆蓋、綠色防控等先進技術,大大提高了煙葉的內在品質。
羅祖江利用機械起壟。王遠富攝
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經濟收入,羅祖江積極探索“煙葉+黃豆”的輪作模式,并通過“本地市場+互聯網”的方式將黃豆進行銷售。
“黃豆可以做豆漿、豆腐、炒菜,用處多多。我通過宣傳,再聯系六寨鎮菜市場的商販,并利用抖音、微信等平臺,將黃豆進行推銷售賣。現在我的粉絲還不少哩,再不用擔心賣不出去了。”羅祖江開心地說。
羅祖江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報,他種植煙葉的產量和質量都得到了顯著提升,通過“煙葉+黃豆”的種植模式,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增加,年收入達到了20萬元,成為村里名副其實的“新農人”和致富能手。
“看到哥哥種煙收入還不錯,在他的鼓勵下,我也回到家鄉種了30畝烤煙。”羅祖江的弟弟羅祖河如是說。
“不僅有煙站煙技員進行上門技術指導,還有羅哥幫我解決種煙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傳授給我種植經驗和技術,我對種煙充滿了信心。”同是在羅祖江鼓勵下回到家鄉種煙的“00后”謝耀耀說道。
羅祖江(左二)正在指導新煙農做好封膜口。楊紹基攝
在羅祖江的帶動下,雅隴村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回到家鄉種煙,他還積極幫助“新煙農”,解決他們遇到的難題,讓他們更快地學會種煙。現在,煙葉種植現在成為雅隴村里的支柱產業之一,羅祖江的煙田也擴種到了100畝,成為南丹縣有名的“種植大戶”。
“我個人的富裕不算富裕,能幫助大家提高收入,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才是我的最終目標。”羅祖江堅定地說。(楊紹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