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資陽市雁江區南津鎮迎橋村漫山遍野的枇杷樹碩果累累,金燦燦的果實掛滿枝頭,勾勒出一幅喜人的豐收畫卷。外地客商紛至沓來,穿梭于田間地頭,與村民們洽談收購事宜,將迎橋村的甜蜜滋味傳遞到千家萬戶。
碩果累累的枇杷園。
碩果累累的枇杷園。
近日,記者來到迎橋村村民魏前進的房子外面,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客商正將一個個用提籃精心挑選、包裝好的枇杷搬運上車,準備運往德陽方向,這些色澤金黃、果肉飽滿的枇杷,即將成為消費者口中的美味,也承載著果農們一年的辛勤付出與期望。
枇杷裝車、轉運。
“我種植了3畝地的枇杷,一年大概產9000斤左右,今年大概賣得到5萬元左右。”迎橋村村民魏前進欣慰地說。
村民魏前進介紹,今年他家的枇杷產量可觀,品質較好,這都多虧了全程使用有機肥種植,符合當下客商和消費者對高品質水果的需求。
“我們銷售也比較可以,這種果子,甜度比較好,計劃拉六十車,基本就是一天一車,拉兩個月。”客商張進勇介紹道。
采摘枇杷。
據悉,迎橋村所在地區土壤肥沃、氣候適宜,為枇杷生長提供了天然優勢。這里發展枇杷產業接近20年,面積500畝,村上在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持上進行了長遠布局。產業路直通果園,讓運輸更加便捷,從枇杷的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開展技術培訓,幫助大家提升種植管理水平。這些扶持讓村民的發展熱情不減,在果園里隨處看見村民不等不靠、自發購買的水管等設備,保證了今年枇杷對水分的需求。
“大部分老百姓,管理技術越來越好,有些老百姓在土里頭安裝直接噴水的管網,管理起來就更方便快捷,今年,我們預計下來的話,老百姓收入肯定能夠達到200多萬元以上。”南津鎮迎橋村黨支部書記李春菊如是說。
如今,枇杷不僅成為迎橋村的特色產業,更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未來,迎橋村將繼續深挖枇杷產業潛力,讓迎橋村枇杷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推動農旅融合,讓這片土地結出更多碩果,讓村民的生活如同枇杷般甜蜜美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