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眾多部隊里,有一支頗為特殊的隊伍,那就是180師,其成員大多是國民黨投降士兵。在《長津湖》《上甘嶺》《松骨峰》《水門橋》等眾多展現抗美援朝的電視劇中,這支部隊卻鮮少被提及。
180師,這支一萬多人的隊伍,在朝鮮戰場上僅歷經一仗,卻持續戰斗了整整11天。當時,全師身處南朝鮮境內,遭遇到美陸戰一師和美七師的重重圍困,最終5000人不幸被俘,政委吳承德成為我軍被俘的最高級將領。那么180師究竟經歷了什么呢?
從古至今,中國軍隊有個不成文的道德傳統:可以被打敗、被擊退,甚至犧牲,但絕不能被俘投降,這被視為不可饒恕的恥辱。
第五次戰役進行到第七天,李奇微的“磁性戰術” 開始發揮威力。他摸透了中國軍隊的特點,認為再強大的中國軍隊,到了第七天也會成為強弩之末。于是,美軍運用此戰術,按兵不動,待時機一到,便全線反擊。
180師奉命為全軍70萬人做總斷后,這支孤軍被留在了北漢江南岸。他們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任何代價,阻擊敵人5日。可在此之前,180師已與敵人血戰6天,隨身攜帶的糧食彈藥即將耗盡。他們又拿什么去堅守呢?此時,他們面對的是重新裝備精良、士氣正盛的美陸戰一師美軍最強大的部隊,堪稱王牌中的王牌。
在長津湖戰役中,我九兵團15萬大軍憑借突然性和強大戰斗力,即便將敵人分割包圍,都未能將其全殲,讓美軍得以從長津湖大步逃出。如今,180師孤軍困于漢江南岸,戰斗進入第五天,美軍又從側面掩殺過來。此時,全師僅剩12000人,面對越來越多的敵人包圍,他們背靠漢江,三面受敵,岸邊別說船只,就連一塊木板都找不到,全師陷入絕境。
歷史上雖有背水一戰成功的案例,但那都是冷兵器時代的事了。在現代化縱火力打擊下,這些故事難以復制。況且,這斷后的部隊本就肩負犧牲使命,歷史上背水一戰成功的案例僅有韓信那一次,之后他也不敢再用此戰術。
此時的180師,有點像電影《集結號》里那支斷后的部隊,實際上已成了被“舍棄”的“棄兒”,甚至連吹撤退集結號的人都好像把他們遺忘了。但即便如此,在師長鄭其貴的指揮下,全師依然保持著有效戰力。鄭其貴深知,斷后意味著犧牲,但一旦讓美軍渡過漢江,70萬大軍來不及休整補充給養,朝鮮戰場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之前的所有勝利都將付諸東流。所以,他義無反顧地帶領全師又堅守了一天一夜,最后依靠三根電線,付出600多人被激流卷走的代價,強渡北漢江,第一次突圍成功。
過江之后,他們沒有立刻撤離,而是在漢江北岸重新布防。在幾乎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又堅持戰斗了一天。當敵人將他們合圍時,才收到撤退命令。盡管180師的戰士們打得英勇頑強,但面對機械化的美軍圍攻,最終還是被打散。師長鄭其貴無奈下令分散突圍。
六十軍軍長韋杰命令179師、181師救援180師。然而,這兩個主力師在過去7天里消耗巨大,又無補給,根本無力突破美軍防線。軍長韋杰眼見180師兇多吉少,急得昏了過去。
沒有子彈,可以用槍托;槍沒了,可以用石頭砸;什么都沒有了,還能用牙咬。但要是沒有糧食,一切都無從談起。180師有一半是原國民黨起義部隊,有人以“上帝視角”得出結論,說他們立場搖擺,甚至將被俘說成是投降。戰后復盤時,還有人指責師領導機械執行上級命令,不知靈活變通,斷聯后不殺掉可供食用的幾百匹騾馬,最后遭美軍轟炸,任其跑散;失敗后砸毀電臺、毀掉密碼,不集中力量分散突圍;部隊干部擔心原國民黨士兵打黑槍,自己先行跑路。
實際上,這些對180師的種種說法,不過是事后的軍事“馬后炮”罷了。180師在戰場上浴血奮戰了整整11天,到最后分散突圍時,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戰士們哪還有力氣去拼刺刀啊。這支部隊死戰不退,深陷敵人5個師的重重包圍,可即便如此,他們也將這5個師的敵人牢牢拖住,為大局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時,180師收到軍部命令,要求固守待援。從拂曉到下午,戰士們一直在戰斗。好不容易等到下一步指令,讓他們沖到英風,說會有我軍在那里接應。可等他們歷經艱難,此時全師僅剩下2000余人,好不容易第三次殺出重圍,到達目的地時,卻發現等待他們的不是接應部隊,而是美第二十四師。
那一刻,180師已經沒有別的選擇,所有突圍的路都被堵死,腹背受敵。但就是在這種絕境下,180師爆發出了驚人的戰斗力,直接朝著正面發起沖鋒,竟然一舉攻下了了主峰,成功沖出美軍包圍圈。最后,有2000多人拼盡全力殺回了部隊,可還是有5000多人不幸被俘。
在分散突圍過程中,政委吳承德本來有機會逃生。他在路上碰到了300多個志愿軍傷兵,戰士們看到領導來了,還以為救星到了。吳承德坦誠地告訴他們自己沒帶救兵,但表示愿意和大家在一起。說完,他果斷抬槍擊斃了自己的戰馬,決心與兄弟們同生共死。由于帶著傷兵行動極為困難,他沒能像師長那樣殺出重圍與大部隊會合,只能被迫向南退回韓國境內,在三七線附近的崇山峻嶺中打起了游擊戰。
然而,志愿軍此后沒能再打回三八線,吳承德帶領的不到200人的殘部,得不到任何支援,人員越來越少。14個月后,吳承德被俘時,身邊只剩下三名戰士。在戰俘營里,他頂住了敵人的虐待和國民黨的誘降,憑借堅定的信念堅持到了戰爭結束。可戰爭結束后,等待他的不是應得的鮮花和掌聲,而是沒完沒了的審查,最終他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
1955年授銜的時候,那些在朝鮮戰場上表現出色的將領們,個個肩扛將星,榮耀加身。可180師師長鄭其貴,他以一己之力為幾十萬大軍斷后,帶領部隊打出了志愿軍的最高戰力,為大軍成功脫險立下了不朽功勛。但就是這樣一位英雄,在審查結束后卻被降職使用,這位老紅軍最后只被授予了上校軍銜。
在世界上,很難找到像180師這樣的部隊。他們面對兵力5倍于己的美軍,頑強堅持了 5天5夜,鮮血灑滿疆場。正是他們的英勇奮戰,才讓強大的敵人不得不止步于三八線。180師的勇士們,他們的功績將永載史冊,他們的精神永垂不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