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報”
款款流淌的黃河,綠意盎然的公園,鱗次櫛比的建筑,車水馬龍的道路,共同勾勒出府谷城市發展的新圖景(無人機照片)。記者 楊彬 攝
黃河路上車流如織,人民公園綠意盎然,老舊小區悄然蝶變,生態停車場與口袋公園扮靚城市的各個角落……立夏時節,徜徉于府谷城區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皆是環境優美、活力洋溢。
近年來,府谷縣堅持以創建“全省縣城建設示范縣”為契機,聚力實施基礎設施升級、民生服務優化、老舊小區蝶變“三大工程”,以“內外兼修”的理念推動軟硬件同步提升,讓城市更新的成果真正轉化為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體驗。
既能激活城市“邊角”地塊,又可破解群眾停車難題,近年來,位于府谷新區的生態停車場,已然成為府谷城區的新地標。這個集停車充電、生態景觀、運動休閑于一體的民生工程,不僅一舉補齊了周邊區域基礎設施的短板,更讓以閆厚成為代表的廣大市民,在“上班充電,下班滿電,省錢省心”中體會到了滿滿的幸福感。
回應市民期待,新增3400個機動車泊位;堅持因地制宜,打造17處口袋公園……府谷城市更新的精準發力,還體現在改造升級未久的黃河路上。作為府谷城區外連榆藍高速公路、338國道,內接府興路、中區路等市政道路的“快速通道”,黃河路通過建設長達7公里的健康步道,不僅實現了人車有效分離,更成為了廣大群眾休閑、鍛煉的“黃金線路”。
與此同時,在全面“煥新”的人民公園里,從迎賓區到生態景觀帶再到運動健身區,不同年齡段的市民正一同享受著城市更新的紅利。多元空間滲透的治理智慧和“繡花功夫”,充分展現了府谷縣把人民城市理念貫徹落實到城市發展全過程各方面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
據府谷縣住建局副局長杜鵬介紹,近年來,該縣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管網、后路面”的工作思路,累計改造市政道路39.02公里,新增路燈4600余盞,建成2處地下通道、3座人行天橋,讓城市“脈絡”更加暢通、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推進城市更新,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升是重中之重。近年來,府谷縣創新“群眾點單+政府配餐”模式,堅持“房屋本體修繕、安全隱患整治、小區環境提升”一體推進,穩步高效實施了城區76個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累計新增機動車泊位1200個,并建成8個社區食堂、7個老年活動中心。電梯實現“平層入戶”,智慧安防紛紛進駐,庭院綠化全面升級……“過去的小區,屋頂漏水,管道老化,設施陳舊,大家怨言頗多,卻一直無力改變。通過整體改造,小區不僅提高了‘顏值’,更提升了‘內涵’,切實增強了每一位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府谷縣和諧家園小區居民陳懷說。
資料圖
“城市更新,一頭連著城市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下一步,我們將在聚力推進城市地下管線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的基礎上,加快實施338國道過境線、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巷道雨污分流改造等重點項目,推動城市更新從‘單項突破’邁向‘系統升級’,把‘15分鐘生活圈’的規劃藍圖真正變為千家萬戶的幸福體驗。”杜鵬說。
記者 吳杰 葉子 謝妮妮
編輯 強小強 校對 謝婷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