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記者從烏海市誠信建設工程專項組辦公室了解到,近年來,烏海市打出一套助企信用修復“組合拳”,努力讓失信企業重獲“信用身份證”。目前,已累計修復行政處罰2118條,幫助1215家企業重塑信用。
烏海市實施包容審慎信用監管機制,建起“全周期、全鏈條”信用修復服務體系,在制度設計層面,適用簡易程序的警告、通報批評及單次3000元以下罰款等輕微違法行為納入“免公示清單”,實現信用懲戒的精準分類施策,充分彰顯柔性執法理念。
同時,該市在嚴格監管與暖心服務間尋找平衡點,創新《行政處罰決定書》《信用修復告知書》“雙書同達”機制。行政執法部門在送達處罰決定時同步發放修復告知書,既亮“紅牌”也指“出路”,讓企業在接受處罰時就能獲得“信用止損指南”。針對6次以上受罰企業建立提示、警示、約談機制,安排專人對企業信用修復流程進行指導,全力為企業紓困解難。
在服務流程優化方面,該市突破傳統被動受理模式,創造性構建“信用修復二階遞進”工作機制:幫扶輔導定制,針對不同失信行為制定個性化修復方案,提供“一對一”申報指導;辦理通道提速,創新“雙線并行”審核機制,信用修復全流程壓縮至1個工作日完成。經統計,該項改革實施后信用修復申請材料合規率持續保持100%。
烏海市開展信用修復助企行動,創新建立了信用修復項目儲備庫,通過政策梳理、前置服務、數據共享三大舉措,對符合政策要求的企業提前開展信用“健康篩查”。目前已有入庫重點企業80家,對存在失信風險的企業“點對點”推送修復提醒,變“事后補救”為“事前預警”。(記者 郝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