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高溫悶濕繼續,雷雨頻繁。這樣的天氣幾乎持續整月,廣州四月以來每個周末都有雨!網友發出靈魂追問:太陽也雙休?
廣東雷雨開啟“霸屏”模式
雨水的“攻勢”猛烈
5月18日16時,廣東共有40個暴雨預警信號生效(3個紅色、13個橙色、24個黃色);24個雷雨大風黃色預警信號生效。
據氣象水文監測,17日8時—17時,廣東全省有8個鎮街錄得超過100毫米的大暴雨,有38個鎮街錄得50毫米—100毫米的暴雨,其中清遠英德市黎溪鎮錄得最大雨量174.2毫米。
這是什么概念?據@廣東天氣 統計 陽西12個小時降雨量達547.8毫米,而北京的常年降水量為532.1毫米。
展望未來一段時間,雨水還要唱主角。
南方的大范圍強降水會一直連軸轉,5月19日、5月20—22日、5月23—24日,5月這四輪降雨或無縫銜接。
廣東省氣象臺預計,19日—21日,廣東大部市縣雷雨頻密,局部雨勢強烈并伴有6~8級雷雨大風、短時強降水、強雷電等強對流天氣。其中,韶關、清遠、河源北部、茂名、陽江和珠江三角洲北部市縣有大雨局部暴雨或大暴雨。
廣東天氣預報
19日,清遠、韶關南部、河源北部、陽江、茂名、肇慶、廣州、佛山市縣多云到陰天,有大雨,局部暴雨或大暴雨,粵東和雷州半島市縣多云間陰天,有分散(雷)陣雨,其余市縣多云間陰天,有中(雷)陣雨,局部大雨或暴雨。最高氣溫:粵東和雷州半島市縣32~35℃,其余市縣28~32℃。
20日,清遠、韶關、茂名、肇慶、廣州北部市縣多云到陰天,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或大暴雨,其余市縣多云間陰天,有(雷)陣雨,局部大雨或暴雨。最高氣溫:粵東和雷州半島市縣32~35℃,其余市縣28~32℃。
21日,清遠、肇慶、廣州北部市縣多云到陰天,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或大暴雨,其余市縣多云間陰天,有分散(雷)陣雨,局部大雨或暴雨。最高氣溫:粵北和珠江三角洲北部市縣28~32℃,其余市縣32~35℃。
廣州具體天氣
據廣州天氣預計,未來幾天受副高邊緣不穩定和低層偏南風影響,雷雨頻繁,主要出現在中午至下午、下半夜至早晨。其中19-20日降水較明顯,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短時強降水、雷電和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展望21-23日天氣仍不穩定,有雷陣雨局部大雨,需要繼續保持關注。
氣象部門提醒,粵北、粵西和珠三角北部降水持續時間長、局部雨勢大,注意防御雷擊,山區(尤其是茂名、肇慶、清遠、韶關等市),注意防御局地強降水引發的地質災害和山洪。
超強臺風最新預判
日前,國家氣候中心發布2025年汛期全國氣候趨勢及主要氣象災害滾動預測指出:有超強臺風對我國沿海地區造成嚴重風雨影響,今年預計有7到9個臺風登陸,我國臺風總體強度較強。
預計2025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24—26個臺風生成(常年為25個),其中有7—9個登陸我國(常年為7個);
臺風活動路徑以西行和西北行為主,主要影響我國華南東部和華東沿海地區,并有1—2個北上臺風登陸或嚴重影響我國。臺風強度總體較強,有超強臺風對我國沿海地區造成嚴重風雨影響。
預測臺風初次登陸我國的時間較常年(6月29日)偏早,末次登陸時間較常年(10月3日)偏晚。
氣象部門建議:由于2025年氣候年景(一年的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需關注臨近的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提前做好相關防御準備工作!
暴雨天穿拖鞋也有危險!
需要提醒街坊們注意的是,別以為拖著“廣東省省鞋”就可以肆無忌憚!
深圳許先生(化名)怎么也沒想到,暴雨中蹚了一回水就讓他燒到40℃,還染上丹毒,直接住院了!
前不久,深圳的許先生赴廣州看展時突遇暴雨,雙腳浸水后全天未換鞋襪。
次日,他的體溫高達40℃,左小腿紅腫疼痛,自行服用退燒藥卻不見好轉。于是,他前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就醫。
經診斷,許先生患上了皮膚疾病——丹毒。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譚國玉表示,許先生此前有足部真菌感染,趾縫皮膚糜爛,雨水浸泡后皮膚屏障破損,引發鏈球菌感染,若不及時治療或將導致敗血癥。
經5天抗感染治療,許先生體溫恢復正常,左小腿紅腫疼痛情況好轉,目前已康復出院。
丹毒是什么?
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也和中毒、毒氣無關。因為它會使皮膚突然“色如涂丹、灼熱腫脹”,故稱“丹毒”。
它大多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感染性皮膚疾病,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下肢和面部,表現為局部的紅斑、表面發熱,伴有疼痛。
此外,丹毒患者局部的淋巴結也會腫大。若不及時處理,紅腫皮膚表面可能發生水皰或血皰,往往伴有發熱、寒戰、頭痛等癥狀,嚴重者可能發展為敗血癥或膿毒血癥,危及生命。
近期,多地的暴雨說來就來,不少小伙伴會穿拖鞋或赤腳蹚水,殊不知這一舉動暗藏隱患。
地面和地下管網中有各種污物,道路積水中還混雜了大量致病細菌、病毒、真菌等,如果雙腳皮膚有破潰,細菌就會從小的皮膚傷口進入皮下淋巴管,容易感染丹毒、腳癬、鉤端螺旋體病等疾病。
此外,隨著天氣越來越熱,不少人會去池塘、水庫或野湖游泳降溫,這些行為同樣暗含危險:野外的環境,水看起來似乎非常干凈,但你根本不知道里面有什么細菌和微生物,如果身上剛好有傷口,稍不留神就可能感染“丹毒”。
2024年,徐州的李先生就曾因湖中“野泳”而“中招”,有那么幾次,他游泳過后沒有及時回家沖洗,腿上就出現了一道道白印和一些紅色的疙瘩,又癢又痛,沒過多久,小腿便腫得像胡蘿卜一樣,一走路,腿上好像同時扎進來幾千幾萬根針,又麻又酸,體溫高達 41℃ ,一度發燒暈厥。后經就醫診斷,發現是感染了“丹毒”。
下雨天蹚水后
回家這樣做
及時清潔
用清水沖洗雙腳,去除泥沙、污水中的污染物。
再用肥皂清洗,避免用力搓擦,防止皮膚破損。
徹底干燥
用干凈的毛巾輕拍吸干水分,尤其注意擦干趾縫,避免因潮濕滋生真菌。
可用吹風機冷風檔輔助干燥。
消毒防護
有微小傷口或瘙癢時,可用碘伏涂抹消毒,勿用酒精。
既往有腳氣者,在擦干后立即涂抹抗真菌藥膏,如阿莫羅分乳膏。
外出穿著雨靴
暴雨天氣,非必要不出門。如需外出,要避免接觸受污染的水,并應做好防護措施,如穿雨靴、戴手套等。
避開導電物體
盡量避開電線桿、變壓器、電力線、鐵欄桿及樹木等有可能導致觸電的物體。若發現有電線落入水中,必須繞行。
攜帶長桿探路
避免掉進缺失井蓋的下水道,或被積水中的障礙物絆倒。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腳部有傷口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切記不要蹚水!如需外出請穿雨靴!
若蹚水后皮膚出現紅斑、水皰、瘙癢等癥狀,請及時就醫!尤其是本身就有足癬或其他皮膚病的患者,切勿憑經驗用藥,以免延誤病情。
編輯:Selex
圖文來源:南方日報、南方新聞網、城市特搜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廣東最生活出品,轉載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