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印度軍方在印巴停火協議到期后突然表態稱“停火沒有終止日期”,這一表述看似釋放緩和信號,實則虛晃一槍。
此前,印度軍方就高調宣布“獲得霹靂-15導彈較完整殘骸”,并暗示將與美法日等國共享數據,試圖將中國拖入南亞漩渦。
面對印度的雙重策略,巴基斯坦也沒有坐以待斃,不僅通過外交渠道揭露印度的“技術訛詐”,更主動將五常全部拉入局,對此,其他國家都有何反應?
?;鸺傧?/p>
自4月22日克什米爾恐怖襲擊事件以來,印巴沖突經歷了從軍事對抗到?;鹫勁械膽騽⌒赞D折。
5月10日雙方宣布?;饡r,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這是中國斡旋的結果,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48小時內分別與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通電話,以“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搬不走的鄰居”的表態定調。
然而,?;饏f議的脆弱性在5月18日暴露無遺,印度軍方雖表示?;?strong>“沒有終止日期”,但此前還是啟動對霹靂-15殘骸的技術分析。
印度宣稱獲得的霹靂-15殘骸,實則是巴基斯坦空軍在5月7日空戰中發射的出口型PL-15E導彈。
這款導彈采用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和有源相控陣雷達,射程超過145公里,在實戰中曾創下181公里的超視距擊殺記錄。
但印度公布的殘骸照片顯示,導彈關鍵的導引頭和戰斗部已自毀,僅剩推進段外殼,對此軍事專家分析指出,PL-15E的核心技術已通過自毀裝置銷毀。
而且外貿版與解放軍自用版存在顯著差異,逆向研究價值有限,即便如此,印度仍試圖將殘骸作為外交籌碼。
不過這種合作的實際效果存疑,中國在出口武器時已設置防泄密機制,且PL-15E的核心算法和材料工藝難以通過殘骸還原。
印度如此“輾轉反側”,源于自身的戰略困境,莫迪不光要面對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情況,還要平衡住巴基斯坦在空戰中擊落三架“陣風”戰機的事實。
所以,當印度試圖通過炒作霹靂-15殘骸轉移國際視線時,也證明了他們試圖“將軍事失敗包裝成技術突破”,實則是為掩蓋其防空系統的漏洞。
對此,國際社會也有各自的看法。
大國反應
面對印度的技術炒作,國際社會呈現出復雜的反應格局,中方始終堅定支持巴基斯坦,同時通過外交渠道施壓印度停止“技術訛詐”。
王毅外長在與多瓦爾通話時明確表示,“中方反對任何將軍事問題政治化的行為”,并要求印度“尊重巴基斯坦的主權和安全關切”。
而俄羅斯的態度就值得玩味,作為為印度提供軍火的一方,在沖突升級后態度轉向中立。
5月8日,俄羅斯外交部突然發表聲明,呼吁印巴“通過對話解決爭端”,并暗示印度空襲造成平民傷亡的行為“不符合國際法準則”。
這種轉變與俄羅斯軍工利益密切相關,巴基斯坦擊落的S-400是俄制防空導彈,這直接使得俄羅斯的技術可靠性受到質疑。
美方則態度曖昧,既不愿公開支持印度激化矛盾,又想博個好名聲,在印巴宣布?;鸷?,特朗普直接宣稱是美方促成的停火協議。
而歐盟和聯合國強調?;饏f議的重要性,但缺乏實質行動,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在5月10日聲明中呼吁“確保停火得到遵守”,卻未對印度的技術炒作提出批評。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雖歡迎?;穑?/strong>可安理會未能通過任何實質性決議,凸顯著大國分歧。
面對印度的戰略施壓,巴基斯坦采取了“以攻為守”的策略,直接從技術層面證實印度獲得的殘骸“不包含任何核心技術”。
不僅如此,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在5月15日訪問北京時,與王毅外長達成共識,堅定推動雙方的“鐵桿”友誼。
這種坦誠的方式與印度的做法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所以印度走到多層面失利的局面也由不得旁人。
結語
印巴?;鹋c霹靂-15殘骸事件,本質上是一場技術話語權與地緣政治的雙重博弈,印度試圖通過炒作殘骸提升國際地位,卻暴露了自身的技術短板。
巴基斯坦以退為進,將五常拉入局,為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創造了新契機,因此,地區和平不能依賴脆弱的停火協議,唯有通過對話協商解決核心矛盾,才能實現長治久安。
信息來源:
原文記載于環球網2025-5-18關于《印媒:印度軍方最新表態稱,印巴?;稹皼]有終止日期”,將“繼續暫停敵對行動”》
原文記載于海峽網2025-5-13關于《印度撿到“霹靂-15E”導彈殘骸,通過逆向工程偷得中國技術怎么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