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宸近期在采訪中回應想回長劇賽道,網友表示:從上到下容易,從下到上難 。
近年來,演員李沐宸因短劇《招惹》《齊妙請微笑》《執筆》等作品被冠以“短劇女王”稱號,在各大網絡平臺,可能叫不出她的真實名字,但八分之八十的網友都能刷到過她的短劇或者短劇切片,在各類短劇中,李沐宸憑借“復仇千金”“覺醒女配”等美強慘人設迅速出圈。
短劇以“短平快”著稱,單集時長多在1-10分鐘,劇情高密度、情緒強沖擊,制作周期短(通常15-30天)、成本低(單集成本約10萬-50萬元),且分賬模式清晰,這是它最明顯的優點。但是短劇的弊端也顯而易見,這類角色對演員的要求看似簡單:精準捕捉情緒爆發點、快速完成角色切換。然而,長期沉浸于短劇創作,演員容易陷入“表演流水線”模式——情緒顆粒度粗糙化、角色層次單一化。李沐宸坦言,短劇拍攝中“每天工作20小時,睡眠不足6小時”,高強度的流水線作業讓她“消耗殆盡靈氣”。這種模式雖能快速積累流量,卻可能讓演員喪失對復雜角色的駕馭能力。
所以觀眾能看到她在綜藝《無限超越班》中因演技爭議公開道歉,坦言“無縫進組、通宵拍攝”的高強度工作透支了身體與靈氣,這就是她長期演短劇所帶來的困惑。雖然在各種采訪以及節目中她多次表達回歸長劇賽道的意愿,但面臨角色固化、資源競爭等困境。
李沐宸在長劇中的表現并不俗,她是《夢華錄》里的招娣、《余生請多指教》里的三三、《司藤》里的沈銀燈、《全職高手》里的唐柔、《鬼吹燈之黃皮子墳》里的燕子,均給觀眾留下了不一樣的印象,“劇拋臉”在某種程度上也適用于李沐宸,但是她身上就是有一門玄學,即便角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始終未獲S級項目女一號機會,當然,也有演技還沒達到女一號需要的程度。
這是演藝圈的弊端,長劇資源集中于頭部演員,即便非一線演員演技更優異,也只能多演配角,李沐宸就是后者。另外,長劇賽道對演員的門檻極高:角色競爭激烈、試錯成本高昂。李沐宸雖在長劇中塑造過多個亮眼配角,但始終未能突破“女二”標簽,這與市場對“扛劇能力”的要求密不可分,流量當道是弊端,但也是電視劇必要條件之一。
另外,短劇和長劇的觀眾顯而易見并不是同一批,對短劇青睞的觀眾講究節奏快和刺激感,而長劇則更喜歡層層遞進的追劇心情,這方面觀眾對其短劇形象的固化認知,也削弱了長劇制片方對其扛劇能力的信任。
當然,短劇與長劇并非對立,而是影視工業化進程中的互補形態。對李沐宸而言,短劇是生存之戰,長劇是尊嚴之戰。若她能以短劇流量反哺長劇資源,以長劇深度提升短劇質感,或可打破“短劇消耗靈氣,長劇難獲認可”的怪圈。正如芒果TV短劇制片人羅盼所言:“短劇的未來需要現象級作品證明其藝術價值。” 而演員的破局,既需行業生態的優化,更需個體在流量與藝術間的清醒抉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