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
一次初識的相遇
玩表這條路,如同修行,總是在不斷探索(
物色下一塊表)、擁有(
買新表)和失去(
出掉表),然后又總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被一款表擊中心扉,感覺 “ 就是它了 ” 。每一支表都仿佛人生旅途中的路標,不斷標記著我們審美與追求的變遷。
作為一名腕表愛好者,對我而言沛納海Panerai這個品牌一直有著一股特殊的魔力,那種源自意大利海軍的帥氣硬朗、大表徑帶來的存在感、標志性的護橋設計等等,都讓我癡迷。曾幾何時,“大”是腕表界最時髦的詞匯。沛納海,也是這股風潮的最大受益者和推動者之一。那是一個“戴沛納海=硬漢、有型”的時代,手腕上沒有一塊流行的“大沛”,好像就不算真正的腕表愛好者。
然而,時尚的風向總是輪回,隨著時間推移和審美的變化,尤其是當我日常佩戴腕表的場景更多地局限于辦公室通勤和商務活動場合時,傳統沛納海那份過于“工具化”的粗獷野性形象,似乎與想象中精致商務型男的人設越來越有些格格不入了。
小腕子的我并非沒有嘗試過,于是乎我順理成章地相中了沛納海的due系列。其實,腕表市場從大表徑到優雅平衡的尺寸革命已在我們發現之前悄然開始。
一點完美的情愫
回顧過去十年二十年腕表行業的發展,不難發現一條明顯的軌跡,那就是差不多在2010年前后,大表徑還是市場的主流。那時候,買勞力士的人并沒有那么多,因為45mm甚至47mm的大表徑仿佛才是男士腕表的標配,尤其在運動表領域,沛納海作為大表徑當仁不讓的代表性品牌,憑借其軍事血統和獨特的設計語言,成功牢牢占據了這一市場的重要位置。
47毫米的“大家伙”,PAM00422
然而,好景并不長,大約在2015年前后出現了市場趨勢的變化,風向悄然轉變,消費者開始厭倦了過于沉重、難以駕馭的大表,轉而追求更舒適、更經典、更適合日常佩戴的尺寸,復古風潮的興起也讓“黃金尺寸”加速回到主流視野。各大品牌紛紛響應,或復刻歷史經典小尺寸表款,或推出全新設計的纖薄系列。很快,43mm以上的表徑都逐漸被認為過于張揚,難以搭配正裝場合了。
PAM00903
從那時起,腕表市場似乎開始逐漸回歸理性,38-42mm的中等標準尺寸腕表開始引起更多的青睞。再后來,肉眼可見的是,正裝小表徑腕表明顯處在高速崛起階段,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間全球中小尺寸(
36-40mm)腕表的銷售增長率超過了大尺寸表款,各大品牌紛紛調整產品策略,推出更符合這一趨勢的系列哪怕運動款,比如百達翡麗的 Aquanaut 、勞力士的探險家
、歐米茄的海馬 等經典系列都推出了尺寸更為適中的版本。這種變化絕不是偶然,恰恰真實反映了經濟下行期消費者對于腕表全場景適用性的追求
正是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沛納海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在2016年推出了Due系列。Due在意大利語中意思是"二",所以象征著沛納海第二代產品線,也預示著品牌要向更精致優雅的方向轉型,試圖打破“沛納海=大尺寸工具表”的刻板印象,吸引那些喜歡沛納海設計風格、但又對其傳統尺寸望而卻步的新客戶,特別是亞洲市場的大量消費者包括部分女性用戶,同時也為老沛迷們提供了一個更適合正裝或日常通勤的選擇。
Due系列最大的突破在于瘦身。相比大家熟知的比如傳統Luminor系列,動輒15mm以上的厚度,雖然鐵桿粉絲瘋狂熱愛,覺得這樣很man,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絕不應是正裝表的發展趨勢,大尺寸在日常使用時會帶來太多的不便。Due系列將表殼厚度直接控制在了11mm左右,降低了約30%之多。這一改變使得沛納海第一次能夠真正與正裝場合的襯衫袖口和平共處,解決了長期以來沛納海表迷的痛點:雖然喜歡沛的設計語言,但卻難以在高級正式場合佩戴。
與此同時,Due系列依然保留了沛納海標志性的設計元素如枕形表殼、大護橋、三明治表盤,在纖薄化的同時依然保持著鮮明的品牌識別度,看上去就是一塊十足的沛納海。既填補了沛納海產品線中正裝表的空白,也為品牌開辟了新的市場空間,既能吸引傳統的硬漢風沛納海擁躉,還能吸引那些喜歡沛納海設計但被其體積所阻擋的商務精英,做到了創新與傳承的平衡,是品牌發展史上的關鍵一步。
而我第一塊選擇入手的是PAM1046,也是一款42mm的Luminor Due,沛家少見的白色表盤,配上自動機芯,自帶日歷和小秒針。初見時覺得它似乎也算是沛納海向現代都市生活做出的一種妥協與融合,而且尺寸合適,盤面清爽,日歷也適合通勤。但戴久了,總覺得還是少了點什么。對,少的就是沛納海的特色。自動機芯固然方便,卻少了手動上鏈那份與機械交流的儀式感;日歷實用,卻破壞了沛納海盤面設計中那份極致的簡潔與平衡;白色表盤雖亮眼,但似乎又不是正統“沛”味兒的三明治盤。更關鍵的是,那略顯普通的密底設計,總讓我覺得它更像是一款“為了Due而Due”的產品,誠意不足,絕非真正深思熟慮后的成品,倒像健身出汗到一半被硬套上了不合身的西裝一樣,略顯尷尬。
于是,尋覓仍在繼續。輾轉了一些其他品牌正裝表,直到再次重逢了初心PAM676,這塊幾乎快被大家遺忘的Luminor Due系列開山之作之一。看到676,我就知道它恰恰是Due系列“初心”的最佳體現,也是完成度最高的一款,之前我所有的遺憾和缺失都是可以被填補的。
42mm的表徑對于大多數亞洲人來說是一個既不顯得大又保留了沛納海存在感的“進可攻、退可守”的尺寸。纖薄的10.5mm厚度能夠自如地與襯衫袖口和諧共處,無日歷設計保持了表盤的純凈,經典黑色三明治表盤加3、6、12數字刻度呈現了最具品牌特色的傳統工藝,魚雷小秒針簡潔靈動,手動上鏈的P.1000機芯控制了整體表殼厚度,三日鏈提供了充足的動力儲備,更重要的是P.1000機芯具備停秒功能(
拔出表冠時秒針歸零并停止,便于精確對時),包括最后那 “ 舍得 ” 的透明底蓋保留了那份人與機械交流的樂趣和儀式感(
大面積的拉絲夾板,邊緣倒角拋光,擺輪夾板的穩定結構等,雖然談不上頂級奢華打磨,但在同價位自產機芯中,工業美感和實用性已經可圈可點)。就像一位身材勻稱、氣質儒雅的意大利紳士,既有肌肉輪廓的健身痕跡,又穿著剪裁得體恰到好處的精致西裝。
當然,due系列也并非完美無缺,30米的防水成為了最大的“槽點”,意味著需要小心呵護,不能戴著它游泳或進行水上活動,讓許多堅守沛納海“工具表”本位的純粹主義者難以接受,認為這是對品牌傳統的背離。
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思考,Due系列的定位本就不是潛水工具表,而是側重日常佩戴和優雅格調的正裝表,就可以原諒了。反正不管怎么說,676還是彌補了先前我手上PAM1046所有的“不足”,是我心中接近完美的“正裝沛納海”該有的樣子,幾乎可以說是沛納海在設計轉型初期即靈光乍現的神來之筆。
一份旁觀的思考
現在來看,Luminor Due PAM676本可成為品牌轉型出道即巔峰的里程碑,然而沛納海在戰略轉型中的猶豫與矛盾暴露無遺。沛納海對這一系列的市場推廣顯得力度不足,策略不明。一方面,意識到了市場向中小尺寸轉變的趨勢;另一方面,又似乎擔心背離大表徑傳統會失去核心擁躉。在當時大趨勢已經明確很快要轉向中小尺寸腕表的情況下,沛納海似乎依然并不情愿全力押注Due系列,也正因為有著這樣的顧慮,后續推出的包括PAM904、PAM1046或者PAM928等等型號相比之下或多或少都存在各自的不足。
PAM00904、PAM01046
一款比一款“減配”,一款比一款“縫合怪”,看到這些后續型號的演繹,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是對Due系列初衷的偏離,是一個個Due系列的"閹割版",非但沒能延續PAM676所建立的完美模板基礎,676也幾乎成為了“孤品”,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我常常在想,如果沛納海當初堅定地以PAM676(
包括同期的
45mm
手動款
PAM675)為藍本,持續推出更多手動或更高級別的超薄型機芯,保持簡潔正裝表盤面設計,堅持背透,乃至各種貴金屬材質表殼的 Due 表款,或許就會非常成功地在正裝表市場占據一席之地。誠然,作為一個非傳統沛納海愛好者,我的個人判斷或許只能夠從微觀消費者的視角側面反映出一點點沛納海的宏觀戰略困境。
但和商界一樣,在腕表世界里,產品力的創新確實需要與品牌定位、市場推廣形成合力。眾所周知,產品策略的搖擺不定,會使得品牌錯失市場拓展的黃金時期,當其他品牌就如卡地亞、江詩丹頓、積家哪怕帝舵等等紛紛都在擴展中小尺寸正裝表產品線時,沛納海仍久久未能形成足夠的市場聲量,導致Due系列近年來市場熱度降低,加之品牌可能在限量版策略、定價策略以及整體品牌形象維護上的一些爭議,共同導致了一步步的滑坡。當沛納海還在幻想二手市場“大表溢價”卷土重來時,正裝表市場的蛋糕早已悄然被競爭對手瓜分殆盡。PAM676的遺憾,可能也從某種程度上成為其他品牌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警示:在變革時代,猶豫會比錯誤更致命。
一個故事的結尾
如今的沛納海,或許正站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如何在堅守傳統與擁抱變化之間找到新的平衡?如何重新激發市場的熱情?這些都是需要深思的問題。而作為一名理性的腕表愛好者,我希望看到沛納海能夠堅定地重新聚焦Due系列,特別是回歸PAM676所代表的純粹設計理念,雖然它的繼任者們沒能很好繼承衣缽,品牌也似乎錯失了乘勝追擊的最佳時機,但無論如何,我相信只要沛納海能夠找回初心,用心打磨產品,講好品牌故事,依然能夠贏回屬于自己的那份熱度和喜愛。因為,打造一款保留沛納海設計精髓但更適合正裝場合的腕表,這條路是正確的。
對于我來說,676滿足了我個人對于“沛納海”和“正裝表”的雙重想象。能擁有PAM676或許就是在熱愛玩表的探索期中抓住了一抹亮色,尤其是在經歷了市場的喧囂和潮流的起伏之后,這樣一枚回歸本真、恰到好處的腕表,或許正是我內心最真實的渴求。
這,就是我與沛納海PAM676故事。不知在各位表友心中,你的那枚“完美”的沛納海又是哪一款呢?
尼拔
真理時有售罄,勞力是無止境,每個愛表的詩人每天都有27個小時。
表態互動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你心目中“完美”的沛納海又是哪一款呢?
歡迎后臺給我們留言
點擊下圖進入精彩文章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