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記智庫 雨林
劉慈欣在科幻小說《三體》中,針對“三體”變化莫測的世界,提出“恒紀元”和“亂紀元”說法。
相信很多人也發現,如今氣候變化確實有些捉摸不透,尤其是各種“破紀錄”。就以西安為例,今年多次出現的狂風天氣、入夏時期罕見的冰雹,當然還有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的“龍吟”。
根據預報,我們可能將見證一個歷史:有記錄以來最早的入夏記錄和最早遭遇到的40℃高溫。
罕見:又將是新的記錄
上周五,西安氣象臺發布天氣預報:“19~21日(周一到周三),部分地方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
從中央氣象臺預報可以看出:作為今年首輪大范圍高溫天氣,至少涉及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湖北、河北、山東、安徽和江蘇等十余省區,范圍預計超過150萬平方公里。
不久前,「中國天氣網」曾發文:西安周六氣溫短暫下降,周日起“火箭式”升溫,19日至21日將迎來40℃“三連擊。
西安受到這一波高溫的影響 ◎來源/中國天氣
這意味著,2025年西安第一個40℃,比以往來得都早些……我們很多人,都在見證歷史。
第一、今年夏季入季歷史排名第一
根據西安涇河國家基本氣象站的數據,2025年西安已于4月29日正式入夏,較常年(5月18日)偏早多達19天。對此,西安氣象部門對外也給出一個定論:2025年夏季入季歷史同期排第一。
西安本周溫度走勢 ◎來源/中央氣象臺
第二、可能是有觀測史上最早的40℃
中國天氣網統計1991~2020年氣候數據發現,西安出現40℃及以上高溫酷熱天氣主要集中在6~7月,7月最集中。結論也相當“炸裂”:可能打破當地最早40℃紀錄和5月最高氣溫紀錄。
未來一周,北方大部高溫將逐漸增多。尤其陜西關中和河南將成為高溫核心區,暖熱程度同期少見。
這種高溫背后的氣象原理,是“高空暖脊前西北氣流的持續控制”:像一個“大暖罩”,不僅使得下沉氣流增溫,還抑制云系生成——導致太陽輻射能直接到達地面,熱量不斷積累。
變化:西安高溫的趨勢
梳理2000以來西安歷年夏季高溫,有兩個明顯的趨勢:高溫天氣次數不斷增加,高溫提前趨勢明顯。
西安市氣象局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曲靜表示:1961~2024年,西安高溫天氣最早出現在2011年5月18日(市區),為36.9℃;40℃以上高溫最早出現在周至,為1969年5月28日的40℃。
這個數據,也將基本驗證“可能打破當地最早40℃紀錄”這一說法。
近幾年西安高溫天氣報道(部分) ◎NEWS
本次比往年同期相比偏強,從1961~2024年觀測資料來看,西安年均高溫日數呈上升趨勢。
上升速率為1.2天/10年,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后上升趨勢較為明顯;40℃以上年平均高溫日數也是呈上升趨勢,速率為0.2天/10年,2000年以來上升趨勢較為明顯,為0.8天/10年。
今年1月14日,西安氣象也發文進行總結:
?1961年以來西安氣溫上升趨勢顯著。
?平均年高溫日數呈增加趨勢,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尤為顯著。
?氣候暖化強度和面積均增加,2013年以來趨勢顯著。
?21世紀以來降水量顯著增加,暴雨頻率增加、強度增強,近20年尤明顯。
西安氣候已發生變化◎來源/西安氣象
變化帶來的影響,大家其實有目共睹。
比如前幾年西安夏季多地頻繁停電,誘因是高溫之下帶來用電量的激增,暴露出基礎設施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很多地方,也出現嚴重的旱情。
氣候變化尤其是“暖化”的一個明顯特征,暴雨頻率增加就是一個表現。近些年,這帶來了西安頻繁的城市內澇;秦嶺因為強降雨帶來諸多安全隱患,這使得 “封山控峪”成為常態化。
尤其是“旱澇急轉”,這種危害更甚。當下廣西正遭遇這個突變,也許不久后陜西也將面臨這個挑戰。
對比:全國一片“熱”
那么,是不是只有西安變化劇烈?從近些年的情況來看,“全國一片熱”已成為現實。
以今年為例,我國入夏進度總體快于常年。中國天氣網統計數據顯示:“黃淮及長江流域多地的夏來早,特別是在河南、湖北、安徽、湖南和四川盆地等地,不少地方入夏時間較常年平均提早超20天。”
大城市中,武漢、長沙偏早近一個月,鄭州、杭州、南京和西安等偏早20天左右。通常情況,這些城市要5月中旬才能入夏。
西安氣候已發生變化◎來源/萇萇
對此,我們簡單回顧下2024年的情形。
2024年,“三伏天”中的杭州、重慶、上海和武漢高溫日數都超過30天,杭州更達到37天,幾乎貫穿整個三伏,40℃以上酷熱天氣多達10天。41.9℃,打破當地觀測史最高氣溫紀錄。
不少城市遭遇“白+黑”高溫。比如重慶,憑借32.2℃成為“夜間火爐王”。受此影響,包括重慶市、四川省、江西省和湖北省等地不少地區多個高溫“重災區”,都推遲開學時間。
2024年國內火爐城市◎NEWS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發文:全球變暖是大趨勢,2024年全球平均氣溫達15.1攝氏度,比上個最熱年份2023年高出0.12攝氏度,比工業化前(1850年至1900年)高出1.6攝氏度。
此前我國氣象局報告稱:自21世紀以來,我國夏季多雨帶時空分布發生變化,北方呈增多趨勢。但我國降水異常空間分布并不均勻,北方降水增多更明顯,南方降水甚至出現減少情況。
所以,不能依照短期的干旱過程,來看長期的變化趨勢,這兩個沒有絕對性的關系。氣候的變化,將會改變很多事情。
比如楊貴妃吃的荔枝從哪來?權威說法是來自川渝。經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考證:12世紀全球性的氣候變冷中,蜀地失去荔枝生長的基本氣候條件。如今這一情形,似乎又是一個輪回。
文=城記智庫 雨林
?版權聲明:相關制圖詳見備注說明
若有轉載請獲取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