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趙本山也只是在春晚的舞臺上火了“一陣子”,在2012年之后,春晚上就再也看不到趙本山的身影了。
坊間流傳著各種版本趙本山“消失”的原因,但其實很多人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哈爾上臺以及所帶來的一切改革,才是趙本山消失的最主要原因。
那哈文到底制定了怎樣的規則,會讓頂流的趙本山“消失”呢?
哈文
說到哈文,很多人都知道她是著名主持人李詠的妻子,可知道的人都知道,李詠能起來,全靠哈文,別看她是一個女子,卻比很多人都要強很多。
哈文雖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可她畢業后便邊工作邊繼續學習,用兩年的時間修完了電視節目制作的雙學位。
1996年,哈文連續5年擔任3.15特別節目的導演,要知道這可是個全國人民都很關注的日子,畢竟會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哈文能做這樣大流量的節目的導演,可見其能力不一般。
之后哈文還憑借《一個人和一條法規》獲得中國新聞獎。
盡管哈文這些節目都導的不錯,也獲了獎,可這并沒有讓哈文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直到哈文策劃了《幸運52》和《非常6+1》這些節目,哈文才在導演界站穩腳跟,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同時這些火爆的節目的主持人,也都是其丈夫李詠主持的,如果沒有這些有趣的節目,就算李詠的主持功底再好,也體現不出來。
因此說,李詠的成功,是哈文成就的。
一個導演如果,僅策劃出一個爆火的節目,可以說是其運氣好,可如果接連策劃出好的節目,那不是運氣而是實力。
2005年,哈文擔任《夢想中國》制片人。
2008年,哈文擔任《詠樂匯》的制片人。
這些節目無一例外的都異?;鸨?,也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以說,此時的哈文是一個有拿的出手作品的導演,是一個能引爆全民熱潮的導演,正因如此,央視看上了哈文的才華,有意讓哈文接手春晚總導演的位子。
這對于哈文來說,可是天大的喜事,是對她能力的認可,也是對她價值的肯定。
可誰知,對哈文是升職的好事,對趙本山來說卻未必是好事。
“無腦規則”,害慘趙本山
如今市面上很多泡沫劇很受大眾的歡迎,還有那么搞笑綜藝,盡管流量很高,但卻被專業人士評價為沒什么營養,那為何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看呢?
其實就是因為無腦,更不需要思考就能開懷一笑,何嘗不是生活、工作重壓下的釋放呢?
而趙本山的小品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趙本山出生在東北,又有著豐富的二人轉經驗,雖然表演方式很能讓大家捧腹大笑,可卻依舊被很多人稱為難登大雅之堂。
特別是隨著哈文的上臺,讓趙本山更加難生存了。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哈文的第一把火就燒向了趙本山。
作為春晚總導演的哈文,她要把控春晚整體的輸出,在哈文看來,春晚不僅僅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對外輸出的一個窗口,很多國外人也會關注中國的春晚,因此,在哈文看來,春晚必須是一臺上檔次的節目,那這跟趙本山又有什么關系呢?
原來,在哈文看來,趙本山的節目好笑是好笑,但沒有任何意義,看過之后也沒什么所得,很雞肋。
因此在趙本山的小品上,哈文修改了很多,她想要通過小品,讓觀眾學到很多東西,更富有教育意義。
站在一個總導演的位置上,哈文這樣想或許沒錯,可作為一個喜劇人、一個文藝創作者,如果喘著要教育人的目的去做一個作品,那無疑是有違初衷的。
就像趙本山曾在節目上說的:“作品給你不舒服的時候,覺得你在教育人的時候,那是最累的?!?/strong>
很多人都辛辛苦苦忙碌一年了,在這一年里,工作上,可能客戶訓斥了你,也可能老板訓斥了,生活中家人可能不理解你,孩子不理解你,年底了看個春晚還要被人灌輸道理,試問這樣的節目誰會喜歡?
因此,在哈文一遍一遍修改趙本山小品的時候,趙本山就知道春晚再無自己的立足之地了。
再者,在春晚上節目,每個人都盯著很大的壓力。
因為是春晚,而且是現場直播,演員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彩排,對于一些年紀大的人身體根本吃不消,再加上精神高度緊張,因此能上春晚的演員雖說榮耀很大,但他們承擔的壓力更大。
別看趙本山在臺上看似很輕松,很歡樂,其實有幾年的小品都出現了失誤。
有一次跟宋丹丹合作,趙本山緊張的道具都忘了拿,最后還是在宋丹丹的掩護下,才回到后臺拿了道具,讓小品毫無破綻。
頂著這么大的壓力,又被導演針對,作品又是自己不喜歡的樣子,趙本山直接宣布了退出春晚。
當然,在圈子里混的人都講究體面,趙本山對外則宣稱是身體不適,無力再表演了。
隨著趙本山的退出,很多小品演員也遇到了類似的狀況,最后都跟趙本山一樣退出了春晚舞臺。
要知道,小品可是春晚中國人最愛看的語言節目,無奈之下哈文曾親自上門邀請,但趙本山依舊以身體不適拒絕。
無奈之下,哈文只能增加歌舞節目,縮減語言類節目。
為了彌補這些老的小品演員的離開,哈文增加了新面孔。
為了觀眾不流失,她還引入了流量明星演小品,這也導致很多小品沒有小品味,春晚也沒了春晚的味道。
結語
或許會有人說哈文是無辜的,是趙本山跟不上時代潮流了,可趙本山有句話卻說的很對,如果一個作品自己都不舒服,還有教育觀眾的意義,那就失去了作品的意義。
大家喜歡看小品,無非就是圖一個樂呵,誰愿意被教育呢?
對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你認為小品必須具有教育意義才算是好作品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