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買房的時候都會刻意避開一些諧音不好的樓層,比如4樓、14樓、18樓等,但是這些樓層真的很冤枉,明明沒什么硬傷,卻因為諧音問題被人嫌棄。
我一直都是一個觀點,這些樓層在有優惠的情況下可以放心大膽買,每個人對樓層的諧音解釋都可以不一樣,不必人云亦云,4樓可以是四季平安。真正不能買的是下面這3種樓層!不好住也不好賣,懂行的人都避之不及!
換了三次房,結合之前粉絲的反饋,我總結出了3種有“硬傷”的樓層,不好住也不好賣,普通人容易成為接盤者,特別是首套房業主,沒人提醒太容易因為信息差吃虧了!
.01一樓
普通的一樓一邊價格都會比普通樓層低10%-20%,二帶院子的一樓價格可能跟普通樓層持平,甚至高于普通的樓層。
無論是哪種一樓,居住體驗都很差。
1.院子的產權問題
一般高層小區一樓所謂的院子,通常是小區綠化的一部分,個人使用受到限制,如果在院子里做點布置,容易被鄰居投訴。但是一些洋房的院子是有產權的。
2.隱私問題
一樓的隱私可以說基本全無,走過路過都能往家里看兩眼,晚上可以拉窗簾,但是白天拉窗簾家里就黑漆漆一片了。
網友@momo:別小看隱私問題,這是一樓最無解的問題。我剛住一樓那會,有一次獨自一人在家看電影,不知什么時候窗外就來了一群小孩跟我一起看,自從那次以后,我只要在客廳都會拉上窗簾……
3.蚊蟲問題
這也是一樓很無解的問題,由于離小區的綠化帶最近,夏天的蚊蟲特別多,特別是南方的朋友應該有體會到這一點,各種殺蟲藥都用上了,還是解決不了蚊蟲問題……
4.高空拋物
無論樓上鄰居素質高低,無論鄰居是有意無意,一樓都是高空拋物最大的受害者,不管有沒有院子,一樓窗外總會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偶爾有一些垃圾還好,但是有些大件的物品真的就防不勝防了。特別是高層和超高層,被高空拋物的概率更高。
網友@客家小風:我家一樓帶院子,每天都要去院子里曬衣服,有一次一個花盆就從我前面擦過,重重的砸在地上,但凡我多走10厘米就直接開瓢了,自從那次之后每次去院子都提心吊膽,加裝了防護網和雨棚,又被樓上鄰居舉報拆掉了,只留下防護網,現在沒事基本不回去院子了……
.02底商低層
底商就是樓下有商鋪的房子,這種有底商的低層一定要慎重考慮,看似樓下有商鋪生活更加便利了,但是帶的來的煩惱遠大于便利,對生活質量和居住環境都帶來很差的影響。
1.噪音污染
商鋪每天人來人往,有商鋪樓棟基本也位于馬路旁,雙重BUFF疊加噪音真的是絡繹不絕,買這種房子要么能本身對噪音不敏感無所謂,不然裝修的時候要多花很多錢去做隔音,不然居住體驗很差,特別是沿街的臥室,睡眠不好的可能會崩潰。
2.安全隱患
如果商鋪是做餐飲的,在用電用氣方面多多少少會有點安全隱患,這幾年來餐飲店沒少因為用電用氣發生爆炸、火災。如果樓一下是餐飲店,油煙較多,味道還可能影響到低層住戶,家里到處都是油煙味,樓下餐館做什么菜你在客廳聞一下就知道了……
.03設備層上下
個人覺得這才是最坑的樓層!之前有以為網友還質疑為什么自己沒見過設備層?設備層不會寫在電梯按鈕上,但是要維持整棟樓的用電、用水、電梯運作等需求,都會有設備層!設備層一般在這三個位置:
1.地下室
設置在地下室對整棟樓的居民影響是最小的,但是一樓例外。
2.中間層
建筑高度超過100米,按照規定會設置避難層,避難層通常會也會兼做設備層使用。一些高層建筑也會把設備層設置在中間層。
3.頂樓
部分設備會設置在頂層,比如電梯機房、水泵、二次供水水池常見于頂樓。
設備層上下層的缺點顯而易見,設備24小時運行,噪音不斷,容易影響生活體驗,特別是晚上的睡眠質量可能大打折扣,即使裝修的時候做了隔音,設備運行產生的震動也無法徹底解決。
總結
很多人說按我這種說法,那些有“硬傷”的樓層是不是都賣不出去,顯然不是這樣,沒有賣不掉的房子,只有賣不掉的價格。普通人買房不要因為信息差選擇了這些房子,入住以后才后知后覺,應該先了解清楚缺點,自己能接受再購買才是。
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這些樓層懂行的機會不會選擇,見過的都是買之前不了解,買之后才后知后覺成為“懂行者”,發現問題都想轉手,到時候就只能等新的新手來接盤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