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印巴邊境的天空上演了一場現代空戰的巔峰對決。巴基斯坦空軍駕駛中國制造的殲-10C戰斗機,以5比0的戰績擊落印度3架法國“陣風”、1架蘇-30與1架米格-29,這場被稱為“南亞閃電”的空戰不僅讓全球軍事觀察家跌破眼鏡,更在巴黎航展前夕引爆軍火市場。
當印度民眾還在街頭狂歡所謂“勝利”之時,戰后首個殲-10戰機的買家來了。綜合外媒報道,哥倫比亞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在訪問北京期間,談到了殲-10CE戰機出口一事。而我們都知道,美洲一直被美國視為自己的“后院”。
殲-10CE戰機
7日凌晨,在克什米爾地區上空,印巴雙方上百架在各自空域內進行遠程對戰和狙殺。巴軍飛行員駕駛殲-10CE,用霹靂-15E導彈直接將近160公里外的印度“陣風”戰機擊落,殘骸墜入印控區時,法國達索公司的股價應聲下跌3.2%。
這場持續約12分鐘的超視距狙殺,徹底撕碎了西方軍工的傲慢。印度花費88億美元引進的36架“陣風”,每架單價堪比F-35隱身戰機,卻在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與霹靂-15E組合面前淪為“昂貴靶標”。更令西方膽寒的是作戰體系——ZDK-03預警機的450公里探測半徑織就天網,Link-17數據鏈讓殲-10CE在發射導彈后可以做到立即撤離,由地面和空中雷達網引導完成致命一擊。正如美國《戰區》專欄所言:“這不是單戰機對抗,而是體系化降維打擊。”
如今外媒傳出的哥倫比亞欲采購殲-10CE,既是印巴空戰大勝的結果所帶來的效果顯現,同時其背后也存在部分地緣政治考量。
因為2023年,哥倫比亞欲采購16架“陣風”戰機但遭否決,隨后在2025年轉向瑞典“鷹獅”戰機時,又被美國卡住發動機出口,導致交易告吹。美方之所以對哥倫比亞進行圍追堵截,主要就是因為哥倫比亞身處南美洲,可如今的哥倫比亞政府卻比較反美,這威脅到了美國在南美洲的影響力,所以有必要打壓和削弱哥倫比亞的實力增長,特別是軍事方面的力量。
但如今哥倫比亞找上北京,美國的應對策略就有點蒼白無力了,因為其不能像阻止瑞典那樣斷供發動機進行威脅,畢竟殲-10CE發動機已100%完成國產化。至于說威脅不允許賣,那更不存在這種可能性。美國南方司令部的情報官就表示“中國賣的不只是飛機,而是區域戰力重構的鑰匙。”
這場有可能達成的軍售沖擊波,正在跨越南美,沖向更多的地方。法國被迫將“陣風”戰機2026年交付希臘的訂單價格降低15%,沙特也有消息傳其悄悄派員考察了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甚至美國空軍大學都將殲-10CE戰機編入了教案——畢竟這是首款在實戰中碾壓北約四代半戰機的中國裝備。
10年前中國展商在巴西的防務展,那時歐美軍火商對“遼寧艦”模型嗤之以鼻,如今殲-10CE或有希望入駐美軍南方司令部眼皮底下。這種顛覆性躍遷,恰似霹靂-15E導彈的雙向數據鏈——看似悄無聲息,實則招招致命。
日后,若這筆意向訂單真能落實,當首架噴涂哥倫比亞國旗的殲-10CE沖破云霄,它承載的將是一個崛起大國的工業自信與戰略耐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