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載雪域長歌,75度山河煥彩。在喜迎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5周年之際,巍巍貢嘎見證高原巨變,滔滔大渡奔涌奮進豪情。值此歷史時刻,甘孜州傳媒中心特別策劃“輝煌75載·奮進新甘孜”專欄,與全州110萬各族兒女共溯團結史詩,同繪時代新卷。
本欄目將聚焦歷史回眸、發展成就、人物風采、未來展望,共同開啟這場穿越75年的時空對話,見證甘孜大地以更堅定的步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以改革為動力更好推進甘孜現代化建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甘孜新篇章。
今天,推出《巴塘:“嘻啵”品牌促治理 “浙里學堂”話團結》。
室內倚窗而立品咖啡,室外核桃樹下拍美照;坐下欣賞一曲弦胡演奏,站著觀看非遺展示,感受巴塘特色……詩意生活不必遠行,在巴塘縣夏邛鎮,一家藏匿于綠水青山間、滿溢著鄉野風情的“嘻啵小院”將“高原江南”的夏韻“烘焙”得越發香濃。品一杯咖啡,枕著微風、蟲鳴安然入眠,便能邂逅“五彩藏鄉”的“慢生活”。
“放空和放松是為了更好出發,我們努力營造一種既適合放松又能夠激發創造力的氛圍。除了游玩、小聚,一些客人還帶著筆記本電腦來尋找寫作靈感。”“嘻啵小院”責人告訴記者,自開業一年多來,“嘻啵小院”已成為不少市民和游客周末和假期休閑、放空的熱門打卡地。通過持續豐富顧客體驗,“嘻啵小院”正加快成為一處連接人與自然、促進文化交流的小型社區中心。
嘻啵小院一角
“‘嘻啵小院’充盈著創新奮斗的熱情,洋溢著青春涌動的氣息。”巴塘縣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張舒鳳說,“近年來,我們創新打造涉藏地區黨建引領社會力量賦能鄉村振興的巴塘樣板,建設首個涉藏地區縣級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建立‘一體兩翼一基金一集群’工作模式,吸引優質智庫資源、孵化本地社會主體、發掘本土創新人才,成功打造了‘嘻啵農場’‘嘻啵小院’‘嘻啵藏餐’‘嘻啵手作’‘嘻啵媽媽’等區域特色品牌。”
據介紹,這些區域特色品牌有的是巴塘非遺傳承的港灣,承載悠久的文化歷史;有的是推廣藏餐的“大餐桌”,向世人詮釋高原味道;有的是科技創新的孵化地,匯聚無數青年才俊推動產業升級的智慧與激情;還有的是綠色發展的示范,引領青春巴塘走向更宜居、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浙里學堂
“‘浙里學堂’社區托幼項目,是巴塘縣對‘五社聯動’工作機制的具體探索實踐。這也是我州內首個探索實踐‘黨建引領+社會共建+社工主理’第二課堂新模式的公益性鄰里學堂。”社工扎西曲珍介紹,“比如說,為了提高孩子們動手操作能力,開發多方面潛能,豐富孩子們課外生活,學堂組織開展了‘綠色垃圾桶’環保主題創意紙盒手工制作活動,讓孩子們體驗手工制作的快樂。”
扎西曲珍在進行項目匯報
扎西曲珍是巴塘縣莫多鄉郎翁村人,大學畢業后她回到家鄉,投身于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的志愿服務當中。
扎西曲珍在“浙里學堂”為小朋友帶來第二課堂
目前,巴塘縣已建成首批5個“浙里學堂”,主要開設了民族團結、愛我中華、科普教學、閱讀分享等優質教育課程,為巴塘小朋友帶來國內前沿的第二課堂。
巴塘縣積極探索建立鄉鎮干部、社區“兩委”、網格員、社工等聯合志愿服務隊,把群眾所“需”、社工所“能”、志愿者所“長”緊密結合起來,推動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志愿服務精準化、規范化、專業化,把志愿服務有效融入網格,真正做到便民服務零距離。
同時,巴塘縣還制定了“黨建引領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方面的工作方案,探索四川民族地區社會治理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落實了社會力量發展的功能和空間需求,建立了政社樞紐型組織——巴塘縣社會力量發展中心集群。孵化培育一批針對性強、實效性強、持續性強的社會組織、市場主體、社會企業等社會領域創新主體,推動實施一批公益性、經營性、其他社會領域創新項目,使各個主體的參與熱情都得到最大程度激發、參與質效得到最大程度提升。
截至2025年4月,巴塘縣先后整合資金347萬元,向社會力量購買17項服務項目。吸引落地外部人才17名,落地注冊14家社會主體,營業額累計達557.8萬元,帶動服務本地就業236名。隨著社會領域創新實踐的不斷深入,巴塘縣錨定激活內生動力的根本初衷,深耕善治,正持續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社會力量發展、城鄉治理創新等工作深度融合,不斷豐富“跟黨干事創業”的實踐內涵。
全媒體記者/ 2025融媒新聞行動第二組
編輯/ 劉睿娟
校對/ 毛莉泓
責編/ 楊雪
審核/ 白馬
監制/ 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