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俄羅斯開出的“投降條件”,烏克蘭果斷選擇了拒絕,很快烏首都基輔就遭遇了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空襲,這會對俄烏局勢造成怎樣的影響?
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俄烏代表團時隔3年后的首次談判。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等媒體透露,相比此前提出的條件,俄羅斯這次又大幅度“加碼”,不僅要求烏克蘭將軍隊規模減少到8.5萬人以下、承認烏東4州主權歸俄,不得加入北約等,還直言“如果不交出4州,那么就交出8個州”。這些條件,烏克蘭無法接受,當場就表示拒絕。而且,烏軍在丟掉庫爾斯克控制區后,依然沒有放棄進攻俄本土的意圖,在14天內襲擊了70次俄邊境。對此,俄羅斯不再留情,在5月17日到18日發動了開戰以來最大的無人機空襲,273架各類型的無人機直接撲向烏克蘭首都基輔等城市。顯然,俄羅斯就是告訴烏克蘭,如果不投降,只會招致更大力度的軍事打擊。
那么,俄烏沖突接下來會向著怎樣的方向發展?究竟什么時候才會停火?
要分析這兩個問題,就得看俄烏兩國還有沒有繼續打下去的能力。從俄羅斯的情況看,他們目前只是進行了部分動員,并沒有大量征召城市居民入伍。而且,俄羅斯雖然進入了“戰時經濟模式”,但沒有實施全國性配給制,也沒有對美元、黃金進行強制收繳。在戰爭輿論方面,俄羅斯只是實施了部分限制措施,美西方媒體的報道依然能在俄境內看到。不過,隨著無人機大量被應用于戰場,并且俄軍的后勤補一直存在問題,他們出動裝甲部隊實施大規模進攻的模式受到了極大約束。
至于烏克蘭,他們能不能打下去,完全取決于美西方的援助意愿。然而,即便已經抹出了援烏武器的“紅線”,美西方也沒有給予烏克蘭大量戰機和坦克。事實上,美國的庫存中依然有大量裝甲車輛,F-16在北約國家中數量也很多,但西方國家主要援烏的武器裝備還是遠程武器。雖然F-16戰機和M1主戰坦克等武器也出現在烏克蘭戰場,但總量非常少。因此,西方究竟想要俄烏沖突向著什么方向發展,依然值得深度討論。或許在美國建制派的計劃中,他們只希望基輔當局不會倒向俄羅斯,因此刻意挑動烏克蘭的“親西方派”與“親俄派”的沖突,但沒有“打大仗”的想法。
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到,相比俄羅斯,美西方對俄烏沖突的立場并不堅定。而在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后,美國與歐盟更是在俄烏問題上產生了分歧。這個機會,俄羅斯顯然不會放過,除了出動273架軍機奔襲基輔等地,俄軍還在正面戰場提升了進攻力度,重點區域是烏東交通樞紐紅軍城一線。據報道,俄軍已經在斯拉維揚斯克和克拉馬托爾斯克方向集結了3個集團軍的兵力,并且擊潰了最前線的烏軍。對這個情況,基輔當局已經預測到情況不妙,開始強制疏散紅軍城、紅利曼、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等地的居民。但讓烏克蘭沒想到的是,歐盟在這個時候宣布將對烏農產品加征關稅。在這個時候,盟友進行“背刺”,只會讓烏克蘭的處境更加艱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