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林徽因人生的最大敗筆,是選了個薄情寡義的兒媳!”
世人這句評價不無道理。
當初,梁從誡被下放,周如枚第一時間離婚走人,還給兒子改名換姓,二婚嫁給一名醫生,看似開啟了幸福新生活。
但很多人不知道,周如枚改嫁后過得并不輕松,短短12年后因病離世。
或許真應了那句:薄情之人終是沒有好下場。
—《壹》——
門當戶對的完美婚姻
當初,周如枚和梁從誡的婚禮,可以說是震動了半個文壇。
周如枚的父親是北大校長周培源,梁從誡的父母是建筑大師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是名門之后。
而且,兩家在北平還是鄰居,周如枚和梁從誡從小一塊長大,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長大后,他們順理成章地談起戀愛,雙方父母都很支持。
無論從家世背景,還是樣貌才華上看,兩人都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1955年,梁從誡和周如枚結婚了。
林徽因對兒媳十分滿意,她曾這么評價周如枚:
“她是個美貌與智慧并存的孩子,端莊大方,讓人無法忽視她的存在。”
確實,周如枚顏值和氣質都很出眾,下面這張照片是周如枚婚后5年,和公公梁思成及孩子們的罕見合照。
可以看出,周如枚不僅顏值過人,還很會打扮,一套簡約大方的西式套裝,搭配白色長襪和小皮鞋。
即使放到今天來看,也是非常時髦的。正如林徽因所說,讓人無法忽略。
遺憾的是,在小夫妻結婚這一年,林徽因病逝了,年僅51歲。
林徽因走得太早,并不知道在不久的將來,她口中嘖嘖稱贊的兒媳,會做出一個薄情寡義的決定。
林徽因懷抱出生不久的梁從誡
—《貳》——
大難臨頭各自飛
那是1969年,特殊的動蕩時期,梁家受到沖擊,梁從誡被下放到江西農村。
這對梁從誡這個知識分子來說,無疑是人生中莫大的打擊。
更糟糕的是,在這個艱難的時刻,周如枚不僅沒有給他提供安慰,反而第一時間提出離婚,還要帶走他們唯一的兒子!
周如枚這么做,是害怕受到梁家的牽連,是為了保全自己和孩子。
那個混亂的年代,這么做的人不在少數。
梁從誡盡管心里很受傷,還是選擇成全,默默簽下離婚協議,一個人去了農村。
沒多久,周如枚為了保證萬無一失,給他們的兒子改名換姓,從“梁鑒”改成了“周志兵”。
那是梁從誡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日子,每天干繁重的體力活,身體受累的同時,還要承受妻兒離去的痛苦。
不過,梁從誡習得了母親林徽因的溫良品性。不管生活再苦,他都不曾抱怨過周如枚半句。
相反,他很體諒周如枚的顧慮和不得已。
他甚至想,等日子恢復正常,或許一家三口能重新在一起生活。
這是他灰暗歲月中唯一的期盼。
可惜,他的期盼落空了。
他到農村的第二年,周如枚就火速改嫁了。
對方叫謝榮,是中國現代麻醉學的開拓人和奠基者。
周如枚改嫁之后,生活上沒問題,還是和以前一樣過著衣食無憂的富貴日子,還生了一個女兒取名謝蘭,兒女雙全了。
可在精神上,她卻遭受了很大壓力。
當時,身邊充斥著對她的謾罵,說她自私的,說她薄情的,說她精致利己的,比比皆是。
周如枚無力反駁,只能頂著這些謾罵,低調度日。
與此同時,梁從誡在農村一待就是9年。
直到1978年,當銀杏葉鋪滿北總布胡同時,梁從誡踩著枯葉,回到久違的家。
家里空蕩冷清,早已物是人非。
他沒有去打探周如枚的生活,是不想打擾,也是不想回憶辛酸往事。
至于那唯一的兒子,他很想念,但對方已經不跟他姓了,他似乎也失去聯系的理由。
沒想到,僅僅2年后,梁從誡就聽到周如枚去世的噩耗。
—《叁》——
生命最后的嘆息
周如枚的因為癌癥去世的,年僅47歲。距離她和梁從誡離婚,只有短短12年。
有人說,她得這個病,一部分原因是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壓力。
當年離婚之事,成了她心頭永遠解不開的結。
臨終前,周如枚將兒子喊到跟前,有最后的話要交代。
47歲的她形銷骨立,本該中年發胖,她卻骨瘦如柴,蒼白的手指緊緊攥著兒子周志兵的衣袖,仿佛要將半生未言盡的話語都揉進這最后的觸碰里。
她眼眶濕潤,坦言道,當年不知道梁從誡有沒有翻身的機會,害怕兒子長大后跟著受罪,才會離婚;
至于改嫁,是因為她一個人帶著孩子,在那個年代實在過不下去,不得不找個人依靠。
說完這些,周如枚輕嘆一聲,離開了人世。
噩耗傳來時,梁從誡沉默許久。
人事的變遷太過無常,最終,他也只剩一聲嘆息,淡淡說了句:愿她安息。
命運的回響里,最終沉淀的不過是一聲跨越生死的輕嘆。
少女周如枚(后排左一)和家人合照
—《肆》——
跨越時空的和解
時至今日,對于周如枚當年的做法,仍然有2種聲音存在:
有人認為周如枚太薄情,在梁從誡遭難時落井下石;有人則認為周如枚不過是順應大勢,是無奈之舉。
他們的后代怎么想呢?
他們的兒子周志兵,自從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對當年之事也是耿耿于懷,所以將自己的名字改回了“梁鑒”。
他的女兒也跟著改了名字,叫梁周洋。
梁代表梁家,周代表周家,這個名字,算是彌補了當年的遺憾,將兩家重新連接起來。
2004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為林徽因補發建筑系學位證,梁周洋作為林徽因的親人代表,也參加了這場特殊的畢業典禮。
當梁周洋托起那份學位證時,也同時托起了2個家族穿越時空的和解。
看故事的我們,也足以相信:
歷史的塵埃終將落定,而人性的微光總在裂縫中生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