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隴原大地上,總有一些人,以非凡的勇氣、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讓自己成為了時代的驕子,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5月16日,2024年度“工行杯”感動甘肅?隴人驕子發布活動在蘭州舉行,1個集體和9名個人獲此殊榮,另有1個集體和8名個人榮獲提名獎。甘肅省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會川試驗站、魯毛才讓、高鵬、楊明河、魯清林、劉韋評、左新郎、張曉燕、新時代隴原四少年、張偉——他們宛如璀璨星辰,散落于隴原大地的各個角落,以各自的光芒,匯聚成照亮時代的精神火炬。
隴人驕子之所以能走進聚光燈下,很大程度上是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凡的業績。甘肅省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會川試驗站團隊,六十載如一日,深耕馬鈴薯研究領域,為農業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甘南州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魯毛才讓,以耐心為筆,愛心為墨,精心呵護特殊兒童,托舉起折翼天使的夢想;甘肅建投七建公司砌筑工班班組長高鵬,秉持工匠精神,在一磚一瓦間雕琢行業標桿,用精湛技藝砌就人生高塔,成為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杰出代表……隴人驕子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在平凡中鑄就偉大,在堅守中彰顯擔當。
“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前進道路上難免存在艱難坎坷,但這阻擋不了一往無前的隴人驕子。寒來暑往、披星戴月,爭分奪秒、守護平安的楊明河;用超乎常人的毅力,畫出同舟共濟、向善向上同心圓,讓愛心匯聚起書寫更美人生的合力的劉韋評;用雙手去描繪脫貧致富景象、用腳步去丈量和美鄉村模樣的左新郎……“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隴人驕子投身于時代的背影,讓我們對“奮斗”這兩個字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
再微小的星光,都是隴原大地的璀璨注腳。從祁連雪峰到隴東山坡,從河西走廊到甘南草原,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山河雄渾壯美,隴人堅毅豪邁!想要讀懂這片浸潤著千年文明與奮斗精神的土地,那些扎根在隴原各處、閃耀著人性光輝的“隴人驕子”,便是最生動的窗口與最溫暖的切入點。守一份遺產、傳一盞心燈,迎著西風烈、唱著長城長,傳播中華文明的精神與榮光的張曉燕;心中有集體、肩上有擔當,胸中有儲備、眼里有希望的新時代隴原四少年;在蜿蜒國道上書寫著暢通詩篇、將平凡崗位站成巍峨路標的張偉……把這些可信可愛可敬的甘肅故事告訴更多人,正是此次發布活動的意義所在。
人無精神不立,省無精神不強。在2024年度“工行杯”感動甘肅·隴人驕子發布活動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胡昌升就指出:“大家身上所展現出的精神,是新時代甘肅精神的具體體現,感動著隴原大地,溫暖著甘肅人民。”這種精神,可以具象為科研實驗室的徹夜燈火、文化傳承者的沙啞嗓音、三尺講臺上的溫暖守望、危急時刻的挺身而出。這種精神,讓主流價值有了觸手可及的溫度,讓文明傳承有了生生不息的脈絡。人民有信仰,隴原才有力量——這力量讓厚重土地生長出產業奇跡,讓古老文明煥發出時代光芒,讓精神富足成為甘肅跨越山海、奔赴未來的底氣與鋒芒。
“隴人驕子”何以綻放光芒?很大程度上,這源自隴原大地上“凡人”與“擔當”“堅守”“熱愛”之間震撼人心的精神共鳴。細看隴人驕子群體,有扎根實驗室的科研工作者、守護文化根脈的講解員、耕耘特殊教育的園丁,也有公交車上挺身而出的中學生、國道上默默奉獻的養路工,平凡崗位上的奮斗者占比超九成。猶如那句號召一樣——“學習隴人驕子的好品格,激發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學習他們以“普通人”的身份書寫“不普通”的故事,學習他們把自己化身為可觸摸、可感知的力量坐標,學習他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樣一場關于精神傳承的接力,終能聚成照亮隴原的星河!
謝偉鋒
責任編輯:車丹清
來源: 中國甘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