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老盈盈
5月18日,原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周延禮在“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作為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三支柱,其重要性日益凸顯,該制度不僅能有效緩解基本養老金的支付壓力,還能通過市場化運作,為個人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養老保障選擇。
他同時表示,目前個人養老金制度運行平穩,但在稅收激勵力度、可選擇的金融產品豐富度等方面還有待提高和完善。
周延禮認為,完善個人養老金制度,需要從制度頂層設計和供給側改革兩端發力,首先要提升稅收激勵的力度,改善適配性,在關鍵的環節實現突破,激發廣大個人參加者的興趣。依目前的規定,在繳費環節按每人每年12000元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大家普遍覺得這個限額標準不高,也希望將來在額度上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另外,目前個人養老金覆蓋人群主要是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對此,周延禮建議,未來還可以聚焦中等收入以下的群體,甚至擴展至未參與基本養老保險的靈活就業人群,同時也可以讓年輕人盡早參加。
周延禮強調,在國家財政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應適當提高稅前扣除上限,也可以根據國家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情況,探索多樣化的個人養老金激勵機制。比如,“政府配比+稅收+補貼”這種復合模式,以更好匹配中低收入群體參與的能力。
此外,周延禮亦認為,還需要豐富第三支柱產品的供給,因為產品供給直接決定消費者參與個人養老金的興趣。當前金融機構提供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短期產品較多,長期產品較少。作為金融機構,要在長期、健康、適老化的思路下開發適配不同風險偏好的、管理全生命周期的產品組合。
周延禮建議,在養老目標基金之外,金融機構還可以開發包括多資產組合、年金險等在內的多元化產品線,從而提升個人養老金產品線的適配性和專業性。
他同時稱,希望資本市場能夠在提高個人養老金運營效益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 老盈盈)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老盈盈
廣州采訪部主任 關注華南金融機構、資本市場及區域內重大新聞事件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