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楊卉 每經編輯:楊夏
公司成立15周年之際,小米創始人雷軍取消了原定的慶祝活動,面向員工低調地召開了一場內部溝通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接近小米的人士處獲悉,在這場內部溝通會上,雷軍回顧了近5年小米的“得與失”,不僅提到3月底交通事故對小米的影響,還官宣“造芯”新進展。
視覺中國
在業內看來,小米這15年可謂是一路“狂奔”,快速占據市場的同時,流量營銷模式也曾為企業發展帶來助益。然而,隨著企業影響力和所涉業務不斷擴展,流量營銷弊端初顯。特別是3月底的小米SU7交通事故至今,圍繞小米汽車的負面輿情持續不斷。雷軍也在溝通會上坦承:“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場事故的影響如此之大,對我們小米的打擊也如此之大。”
不過,小米技術創新的步伐一直在前進,從人形機器人到大模型再到自研芯片,小米幾乎沒有缺席任何一個科技熱點。
退訂糾紛還在繼續
小米在輿論風波中過完了15周年生日。
5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接近小米的人士處獲悉,在5月15日晚間的內部溝通會上,小米創始人雷軍在發表內部演講時談到,當日是小米的15周年“生日”,公司原本規劃了很多慶典、總結活動,但3月底一場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把一切都擊碎了,大部分活動被取消。
“我們受到了狂風暴雨般的質疑、批評和指責。”雷軍如此回憶這段經歷。他還提到,一位熟悉汽車行業的朋友告訴他,造車遭遇交通事故在所難免,但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場事故的影響如此之大,對小米的打擊也如此之大。
雷軍認為,企業影響力的擴大是輿論爆炸的原因之一。“這場交通事故讓我們意識到,公眾對我們的期待和要求遠超想象。這一次的事件讓我深深地理解,小米今天的規模、影響力、社會關注度都到了非常高的地方,社會和公眾要求我們去承擔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業領導者的責任。我們深刻地意識到,這是(成立)15年的小米無可回避的責任。”雷軍稱。
雷軍還在上述內部溝通會上提到了汽車業務的未來發展方向。他直言,15歲的小米不再是行業的新人,在任何一個產業里都沒有了新手保護期。“我們要在汽車安全的領域成為同檔最安全的車,要做的不僅僅是合規,也不僅僅是行業領先水平,我們要做的是作為汽車行業的領導者,做出(超越)行業水平的安全。”雷軍稱。
值得關注的是,自從3月底小米SU7交通事故后,關于小米汽車的各類爭議就一直沒有停止。近日,小米汽車SU7 Ultra還因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宣傳問題引發爭議。5月15日晚間,百萬粉絲博主“風云XTony”發布了其與小米汽車高管關于維權的最新進展。
根據該博主的描述,其于5月15日與小米汽車副總裁、銷售交付服務部總經理進行了3小時的線下約談,但雙方未能就退車賠償方案達成一致。該名博主還提到,目前維權訴訟群已吸納70余名車主,計劃聯合維權,主張“退一賠三”。
回顧小米造車的歷程,作為跨界玩家,加上自帶流量,小米從宣布造車起就一直站在輿論頂峰,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汽車上市后,雷軍更是把手機發布會的模式開到了汽車發布會現場,從大定到量產再到交付,每一個環節都在業內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聲量。
在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看來,此前小米的流量營銷雖然在企業發展初期大有助益,但如今已顯弊端。自3月底的交通事故至今,圍繞小米汽車的負面輿情持續不斷,短期內難以完全扭轉和消化,未來還需調整流量策略重心,轉向口碑建設。
不過,詹軍豪也提出,小米官宣自研芯片一事,雖然不能完全扭轉負面輿情帶來的影響,但也能緩解一部分輿論壓力。
小米堅持技術為本
詹軍豪提到的自研芯片,是5月15日雷軍在內部溝通會上宣布的又一個重磅消息。
雷軍在總結小米近5年的“得與失”時提出,在他看來最重要的就是小米始終堅持技術為本。“5年前,我們提出了全新的目標——致力成為全球新一代的硬核科技的引領者。我們承諾5年的研發投入要超過1000億元。到現在大約投了1050億(元),今年一年的投入預計會超過300億(元)。”雷軍稱。
不到5年投入上千億元用于研發,小米都研究出了什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與自身產品相關的研發外,近幾年的科技熱點中,從人形機器人到大模型再到國產芯片,小米可謂是“全勤”。依次按照披露時間的順序來看,人形機器人方面,2022年8月,小米集團發布了全棧自研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2023年4月,小米機器人公司在北京亦莊注冊成立,成為小米專注于仿生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產業化的唯一主體。不過,小米雖然參與了人形機器人的研發,但目前尚未有相關產品量產。
大模型方面,小米其實并未在最熱鬧時加入“百模大戰”,甚至一度公開表示不會做大模型。直到2025年4月底,小米突然宣布開源其首個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同時公開了一個此前未曾公開露面的團隊:小米大模型Core團隊。根據小米自己的說法,2025年雖看似是大模型逐夢的后半程,不過還是堅信AGI(通用人工智能)征途仍漫長。
小米此次投入的“新品”就是自研手機芯片——SoC(系統級芯片)芯片玄戒O1,預計將于本月底發布。這是小米繼2017年推出首款自研芯片澎湃S1后,時隔8年再次發布的手機主控芯片。如此一來,小米與蘋果、三星、華為并列成為全球“唯四”擁有核心自研芯片的手機廠商。雷軍稱,這是小米造芯10年的階段性成果,也是小米突破硬核科技的新起點。不過,目前除芯片名稱和發布時間外,雷軍暫未透露玄戒O1芯片的制程工藝等詳細信息。
回顧小米走過的15年,2010年,雷軍帶著創始團隊在北京打造了小米這一品牌,憑借“性價比”優勢快速進入智能手機市場,結束了彼時國內山寨機混戰的局面。隨后,小米快速拓展商業版圖,產品從智能手機擴展到消費電子及智能家居,并在造車后將生態圈擴展至“人車家全生態”。
時至今日,雷軍再回顧這段歷史,直言最初以為大家需要15年時間才能真正理解和認可小米。“今天看來,我們還是太樂觀了,15年還不夠。但沒有關系,我們就繼續走下去,直到我們被完全證明的那一天。”雷軍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