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從來都沒有徹底消除,目前新冠檢測陽性呈現上升趨勢,南方普遍高于北方,15歲青年檢測率第一,不過部分陽性上升的省份目前已得到控制,整體趨勢平緩。
在針對目前全國門診病歷報告的留樣中我們可以發現:目前新冠陽性呈現第一,第二第三分別為鼻病毒和流感病毒,新冠陽性率從7.5%上升到16.2%。
雖然數據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大家不用恐慌,病毒呈現上升趨勢主要還是收到之前年后2月份的全國性流感爆發導致人們體質的下降,這給了新冠創造了機會,目前新冠呈現階段性復出趨勢,大家體內抗體大部分也都已經失效,結合前段時間晝夜溫差太大,穿衣比較亂,結合清明,五一等節假日出游人數的增多,進一步給它提供流通的機會。
不過目前來看,新冠呈現頂峰趨勢,而且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六月份會整體下降,不會影響高考學子發揮,大家可以放心備考,在這里先提前預祝大家取的好成績。
需要重點防范的三類人員
1. 老年人(尤其是未全程接種疫苗或有基礎疾病者)
- 風險因素:65歲以上老年人免疫系統功能衰退,且常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等基礎病,感染后重癥和死亡風險顯著增高。
- 數據支持:住院病例中,60歲以上人群新冠陽性率居首,重癥患者合并真菌感染時病死率超過70%。
- 防護建議:接種最新多價疫苗(如XBB變異株疫苗),外出佩戴口罩(N95優先),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立即就醫,并盡早使用3CL蛋白酶抑制劑類抗病毒藥物。
2. 患有慢性基礎疾病的人群
- 涵蓋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疾?。ê哐獕海?、糖尿病、慢性肺病(如慢阻肺、哮喘)、肝腎疾病、腫瘤、肥胖(BMI≥30)等。
- 風險分析:基礎疾病導致機體代償能力下降,感染后易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或繼發細菌/真菌感染(如肺曲霉菌感染率34.3%),且耐藥菌感染比例高達60%。
- 防護建議:嚴格管理基礎疾病,備足1個月以上常用藥物;感染后48小時內啟動抗病毒治療,優先選擇3CL蛋白酶抑制劑;避免人群聚集,定期監測血氧
3.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 具體人群:腫瘤患者、器官移植術后患者、HIV感染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維持性透析患者等。
- 風險特點:免疫系統受損導致病毒復制不受控,重癥風險增加,且恢復周期更長,更易出現“長新冠”。
- 防護建議:避免前往密閉公共場所,必要時佩戴N95口罩;咨詢醫生提前備藥(如抗病毒藥物先諾欣);加強營養攝入,維持免疫力。
其他需關注群體
- 孕婦及圍產期女性:感染后重癥風險高,可能影響胎兒,需減少外出并加強產檢監測。
- 一線工作者:如醫務人員、公共交通從業者,因暴露風險高,需嚴格執行防護措施。
總結:以上三類人群應通過疫苗接種、藥物干預、嚴格防護“三管齊下”降低風險。若出現癥狀,需及時篩查并就醫,避免延誤治療導致重癥或并發癥。
個人日常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 室內通風
- 每天開窗通風2-3次,每次≥30分鐘,優先選擇上午10點后或下午3點前通風。
- 密閉空間(如辦公室、電梯)需增加新風換氣比例或使用空氣凈化設備。
2. 嚴格手部衛生
- 洗手方法:使用流動水和肥皂搓洗20秒以上,遵循“七步洗手法”(內-外-夾-弓-大-立-腕)。
- 消毒替代:若無洗手條件,可用含酒精≥60%的免洗洗手液清潔,但手部明顯臟污時需優先水洗。
- 關鍵時機:飯前便后、接觸公共物品、咳嗽/打噴嚏后、外出歸來時必洗手。
3.均衡飲食與營養
- 多攝入優質蛋白(雞蛋、魚類、豆類)、維生素D(800-1000IU/天)及新鮮蔬果,避免油炸食品。
- 保證充足水分,維持電解質平衡,必要時補充乳鐵蛋白等營養劑(需遵醫囑)。
4. 規律作息與運動
- 成年人每日保證7-8小時睡眠,避免熬夜。
- 適度運動(如慢跑、游泳)每周3-4次,增強免疫細胞活性。
5. 心理健康
- 避免過度焦慮,出現心理壓力可通過交流或專業咨詢緩解。
以上總結主要正對日常生活,大家日常做好防范,補充營養,新冠不用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