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體高調宣稱,在近期印巴邊境沖突中,印度憑借部署1,000門高射炮和750套導彈系統,成功擊退巴基斯坦的“無人機蜂群”進攻。按他們的說法,巴方出動上千架五花八門的無人機——自家的、土耳其的、中國產的統統齊聚一堂,結果六成本想來“刷存在感”的家伙都被印軍成功攔截。這戰果聽起來跟神話差不多,還真讓不少人愣了一下,這印度軍隊什么時候成了“東亞防空鐵壁”了?
咱們先不急著喊厲害。把鏡頭拉近些看看,能發現不少疑點。首先,印度列舉的數據實在太美好。“600多架無人機”擊落記錄,分布在哪兒?用的是什么武器?相關視頻與殘骸證據何在?印媒主打的是那種“三句話全憑想象力”,只見一地巡飛彈殘骸還喊出大捷。但要知道,不少巡飛彈本來就是“一次性道具”,它們設計出來就是要么擊中自己鎖定目標,要么自己報廢。你也別指望這批自殺式貨色還能跑回去參加頒獎典禮。
退一步講,即便巴基斯坦真的動用了這么多無人機,高規格防空體系加人海戰術疊加起來倒也可能干出一兩件“不可思議”的事,但那是紙面上的算法。現實操作里,遠不是擺幾百門高射炮和導彈就能形成銅墻鐵壁,何況這些火炮還是冷戰老古董級別的L-70和ZU-23,真的能叫板土耳其“旗手”TB-2這種現代化無人機?別說攔,人家可能還沒入射程就拍完照飛走了。
再說,巴基斯坦方面可沒承認自己沖過來派出千架蜂群。而且,巴方自己公布的數據倒是干脆:宣稱擊落了78架印度無人機,網上還曬出了不少現場殘骸照,這比對起來,誰的話聽起來更貼地氣?巴媒沒有高調炫耀無人機大戰,只言片語里都更像實操報告。反觀印度,全是宏大敘事,戰果似乎隨口就能編百十來架出來。
其實,俄烏沖突已經給全球觀眾上了一課:無人機現在是灰犀牛,被很多國家吹成了新時代“奇兵”。但真正的大規模蜂群襲擊背后,需要跨越的信息網絡、精密協同、后勤保障等等短板。巴基斯坦有資源折騰千架以上的蜂群突襲嗎?光靠輿論造勢顯然不算數。
很多時候,一場戰爭之外的信息戰,才是最軟又最致命的刀子。印度媒體自己興高采烈宣傳的所謂“打破蜂群神話”,歸根結底不過是為民眾信心打個雞血,對于外界,反而引發的是更多質疑。尤其在缺乏直接證據的時候,這樣的“神話”更像紙老虎,一捅就破。
每次看到印巴圍繞無人機交鋒互懟,就覺得像極了兩個孩子比拼遙控飛機的幼稚得意。表面上是高科技代差的對抗,其實很多數據和照片都不過是撿來撿去、造勢為主。世道變了,宣傳戰勝過了熱戰。誰能拿出更多真憑實據,誰才真正贏下了輿論這一場無煙戰役。但至少目前,關于什么“蜂群神話”,實際留給我們的,更多是迷霧和譏諷,看客只能耐心等待新的信息打臉——或者輪到另一方夸張表演,你方唱罷我登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