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急迫可以理解,但是你說八月就能獲得殲-35,而且還是全部四十架,這說法實在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可別忘了空軍的殲-35A雖說去年已經現身珠海航展,但那屬于部隊試用性質的,目前還沒有確切的信息大規模裝備。
這些新機型顯然是優先裝備中國空軍,再加上海軍的艦載型殲-35,生產壓力其實并不小,甭管是否是脈動生產線,新機型都有一個產能爬坡的階段,汽車生產都如此,更別提復雜度提升十倍以上的戰斗機,結果你這八月就想獲得四十架,別忘了目前小巴空軍的殲-10CE也不過到貨26架,還有十架未能到貨,殲-35就別多想了,別說是八月獲得第一架,能簽字畫押決定售賣給你都算是快的。
更為關鍵的還是這外貿版肯定是基于空軍用的殲-35A來改進,內外有別是常識,不可能原汁原味就賣出去(特別是殲-35的機體結構,同樣屬于密級較高的部分,理論上輕易不會對外販賣),現在可不是以前殲-7的時代了,更何況截至目前在海外展示的依然是FC-31或者殲-31,還真沒出現殲-35/35A的標識信息,珠海航展上的除外,所以這外貿版最終什么樣子,不能立即下結論。
自從5.7空戰之后,小巴顯然也有些上頭,又是想搞一條PL-15E的生產線,又是想快速獲得殲-35,各類不靠譜的信息滿天飛,另外巴空軍的殲-10CE上已經刷上了戰績,這機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哪個機型。
其實目前而言,印度獲取五代機的可能性并不是非常高,至少裝備的時間不會那么快,而且可選的也只有美國的F-35或者俄國的蘇-57,這是目前印度所能獲取的兩款五代機型,后者早期參與又因為無法獲得技術共享,最終退出,正所謂好馬不吃回頭草,再去購買蘇-57可能性不是太高,那么也就剩下F-35,問題是美方的各種限制使用條件,使得印度這個“大國”顯然無法接受,選擇陣風戰斗機就是出于這樣的考慮。
當然此次沖突之后,印度可能會考慮采購的問題,另外自研的AMCA就別多想了,首飛都不知道猴年馬月,即使出來也非頂尖存在,因此這幾年,印度獲取五代機的渠道和速度并不會太快。
由此出于戰略平衡的需要,實際上巴空軍獲取五代機的速度也沒必要那么快,至少現在的殲-10CE已經證明足以勝任國土防空需求,打破平衡其實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刺激到印度,使得其快速倒向我們不想看到的一方,雖說現在也沒好多少,但是至少沒有“滑跪”,骨子里的“大國”思維還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外交層面還有回旋余地,因此輕易不能打破平衡,使得局勢滑向不可控的一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