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了難道還賣白菜價嗎?中國的這款戰斗機真的會出現在美國盟友的空軍戰斗序列中嗎?
經歷了實戰的光輝戰績之后,由我國自主生產的殲10c平臺在國際軍工貿易市場上正在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在這樣一個前提下,筆者注意到了這樣的一則消息。
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正在我國進行訪問,根據5月16號南美軍事網站發布的消息,可以得知該總統在訪問期間,我國主動提到了關于殲10C戰斗機的外貿問題。應該是有意向想把我們的這款戰斗機賣給對方,而且我國的出價極具誘惑力,居然是4000萬美元起售。出售24架殲10c和配套的武器彈藥,甚至還可以考慮在貸款和付款條件方面予以相應的支持。而對于我國主動拋出的這種橄欖枝,哥倫比亞方面目前并沒有公開的表明是否有意愿。而哥倫比亞總統在第一時間和自己的空軍高層進行了討論,很顯然是想看一下殲10c這款戰斗機的性能以及采購的可能性。
說實話,剛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首先令人震驚的實際上是我國的出價。4000萬美元,這個價格和陣風的2億美元左右相比,差出了整整5倍。而且在這次印巴沖突中,我們的這款戰斗機可以說是大放異彩,按照正常的商業邏輯來說,有了實戰數據加持之后,其自身的商業價值應該提升才對。但是如果我國出價4000萬這件事情屬實的話,給人感覺好像是打了勝仗還是被賣了一個白菜價,感覺有點想不通。還有哥倫比亞這個國家,雖然目前和美國之間的關系有一些復雜,但是從傳統的國際關系上來說,哥倫比亞仍然是美國非常重要的盟友,美國軍隊在哥倫比亞境內也有自己的駐軍。把中國的戰斗機賣給美國的盟友這件事情,真的能夠行得通嗎?
首先我們先談一談殲10戰斗機出價4000萬這個事,4000萬這個價格,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來說,只是單純的戰斗機平臺,不包括武器和后勤的支持。而且在此之前,我們的這款戰斗機在外貿方面就一直是這樣的一個價格。后續購買方如果需要搭配一些武器彈藥,比如霹靂15以及后勤保障培訓等等,那么價格有可能會達到5000~6000萬美元一架!所以從這種數據對比上來看,我國給對方報了4000萬美元價格,并沒有因為出現了實戰成績而加價(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需要注意,那就是印巴沖突中殲10C戰斗機能夠打敗陣風,更多的是在中式裝備的體系運作之下,發揮出來的能力,而并不是單機對單機),而是一如既往的保持出口價格的穩定性。應該說從這一點上也能夠看出我國表現出來的很大的一個誠意。
這個價格有這么大的誠意,但是并不代表著哥倫比亞就一定會購買。這其中主要有兩方面的猜測。
第一,美國不會愿意看到這樣的交易
上面我們已經提到,哥倫比亞畢竟是美國的傳統盟友國家,讓自己的盟友國家裝備來自中國生產的戰斗機,美國人是不會同意的。這一點在2023年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情上就可以得到印證。當時哥倫比亞方面計劃采購中國出口的vt-4主戰坦克,想要組建本國的首支裝甲部隊,后來受到美國方面千方百計的阻撓,最終沒有成功。所以美國絕對不會眼睜睜的看著中國的戰機進入自己盟友國家的戰斗序列中。
第二,哥倫比亞自身的體系是個問題
哥倫比亞空軍長期使用的是美國和以色列的裝備,這些裝備和中式戰斗機在平臺兼容性甚至是在通訊鏈條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哥倫比亞要購買中國的戰斗機的話,也就意味著自己的空軍要從體系方面做出很大的變化。即便退一萬步講,美國不會干擾哥倫比亞購買中國戰斗機,但是哥倫比亞現在自身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實力都不允許出現體系方面的大改動。實際情況是,現在哥倫比亞空軍最希望得到的戰斗機應該是來自瑞典的鷹獅戰斗機,在平臺兼容性上沒問題,在價格方面,哥倫比亞也能夠承受得住。
所以綜合以上兩方面來看的話,我個人認為,哥倫比亞這個國家不太可能在當前這個時間節點上直接購買中國的戰斗機。我想這也是為什么我國主動拋出了橄欖枝之后哥倫比亞并沒有在回應方面表現的非常積極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