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日商日旅,作者:KYOKU,頭圖來自:AI生成
究竟是用戶體驗的“復古”,還是商業生態的“回爐”?
在日本生活的筆者用一個叫Jimoty的App,花500元人民幣(約1萬日元)買了14件家具和電器,其中包含微波爐、電飯煲、折疊桌椅、沙發、衣架、敷布団(日式床墊)……
它的交易方式:線下見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我說它是日本的“閑魚”,但它遠遠比不上閑魚的用戶體驗,起碼閑魚能幫你完成線上支付和物流運輸。
今天筆者意不在于將它作為一個商業獨角獸來介紹。只是個人很常用它。
日本人也很喜歡它。給你個數字看一下它的體量:
我定位自己為新宿內藤町附近10公里(基本覆蓋了東京23區)并只看這區域的信息,5月工作日的某一天,用戶共發布的0元物品轉讓信息是206條。
這206條里面,已經排除了商家,個個都是活人。尤其是在其他平臺即便日發布量高達數萬件,但是商家占比可能達30~50%的情況下,它雖然體量不大,但是勝在真實。
真實的物品發布信息會讓真實的用戶感興趣,然后洽談線下的見面時間,幾乎不怎么砍價,接著見面、寒暄,一手拿出現金,一手接住貨,最后“有緣再見請多關照”,鞠著躬,離開。
奇跡般存在的產品,奇跡般地不被淘汰,奇跡般仍然大量人在使用。
一
有時候,筆者自己都覺得對日本商業的分析就像是展示奇觀。
回憶一下我在Jimoty購買微波爐的經歷。
由于沒車也不會開車,筆者拖著28寸的箱子到中野地鐵站附近的賣家的“一戶建”門口,發現賣家是個大概15歲的小姑娘,旁邊是她的姐姐。姐姐手里抱著一個微波爐,她手里抱著電飯煲,看到我過來,熱情寒暄,然后熟練地展示“貨品”:
微波爐被擦得白白凈凈;里面的托盤也干凈,沒有裂痕;加500日元順便買的電飯煲內膽涂層有掉落,送我一個大創買的盛米飯的勺子。
我遞過去4000元,把微波爐塞進箱子。好家伙,真沉啊,日本姑娘也有力氣大的啊。
小姑娘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加上500元咱們應該是合計4100元的,你看看有100元嗎,沒有就算了。
我突然想起來確實忘了,在錢包里找到了一枚100鋼镚遞上去。
然后交接完成,雙方鞠躬,結束,我拖著箱子回去。
Jimoty好用嗎?坦白說,這個產品充滿了槽點。
最麻煩的一點就是,它真的沒法幫你送貨取貨。
日本的有車一族比例不及中國,但是有駕照并且能夠熟練租車的人不在少數。但凡不會開車,基本上就告別Jimoty上的床架、洗衣機、冰箱等大件了。
然后是必須線下交接,這個主意在如今聽起來極為蠢萌,在產品設計上Jimoty也沒有增設什么降低協商成本的設計。如果是中國產品,在協商的頁面可能會設置有選項按鍵,比如當月哪天見面,上午下午哪個時段,然后在交接日前一天設置一個貼心的提醒。但是Jimoty一概沒有,全靠打字,全靠自覺。
大家自由約定,有的會寫清在某個地鐵口“取引”(交易),有的在協商中直接就把家門牌號給你,并且把貨物直接放門口,來了自取,無需見面,社恐無憂。為了省交通費,你可以跟對方協商在某個電車站的檢票機處交易,你不用出站,我不必進站。
有次我從一位日本大姐手中買了一口土鍋,她甚至明確地寫清楚自己在某個電車站的第幾節車廂的幾號口邊上的座位上等著,穿著怎樣的衣服裙子帽子,手里拿著條紋紙袋,那里面是我的土鍋。
細得令人發指。
既沒線上支付,又沒線下送貨,雙方的交易就不可避免地限制在本地進行。除非出差或旅行偶爾去了另一個城市,否則異地物品再眼饞也交易不了。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Jimoty在2020年之后推出了線上支付功能和異地配送功能,只是幾乎沒人用。
日本并不是一個線上支付的荒漠,年輕人大多喜歡用Paypay這種類似于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的手機錢包,其他二手平臺也大多開設了線上支付,信用卡pin碼支付也非常普遍。但即使如此Jimoty上的物品只有10%才支持線上支付,而且即使能夠線上支付的物品,我也通常選擇線下交貨。
是的,線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有一種魔力,讓筆者反而有安全感。
本文提到的幾款App
二
當一個撮合交易的App能夠“撒手”到這個地步,它就必然不會考慮到雙方在交易后對產品不滿意想退貨,交易時照片產品被調包,交易金額在現場不被履約的種種情況。
在我所經歷的成功交易之中,買家現場都會帶夠錢,換好錢;賣家把貨物整理好,有的會帶去說明書,有的甚至手寫說明書。不需要提前支付什么定金,雙方也一般不放鴿子,我試過12月中旬約定1月中旬某日交付,沒提前發消息提醒賣家,賣家也會在那等我。
這款產品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0元轉讓。
為什么會有0元轉讓?
因為在日本大件物品的丟棄屬于粗大垃圾或家電回收,要預約,貼上需要買的粗大垃圾處理券,在指定時間、地點放出,提前放會被投訴罰款。扔東西要付費,那么不如免費轉讓,以此來避免費用。
筆者之所以500元人民幣(約1萬日元)買了14件家具和電器,最大支出就是上述那個微波爐,其次是一個掛燙機,其他很多小電器和家具都是0元。
我這里簡單做了個截屏視頻,請大家直觀感受一下,5月19日早上10點打開Jimoty,0元商品出現的頻率。
您目前設備暫不支持播放
不過,我又比較了一下瀑布流的商品,同在一天,0元轉讓商品是206條,瀑布流商品是172條,比0元轉讓還少。或許是一些0元商品被平臺反復推流了。
稍微列了一下筆者購買產品的市價。而我在Jimoty總共僅僅花了1萬日元。
Jimoty不是一個很小眾的產品,它是日本最早的本地線上二手平臺之一,知名度非常高。有一位分析師在2020年寫了一篇有關它的產品分析,提到Jimoty的用戶群75%為40歲以上,女性群體60%,尤其是育有子女的家庭主婦,家電、家具、兒童用品等的贈與或低價轉讓居多。
雖然每日更新量還算可觀,但是它并沒有什么算法推薦,展示和搜索邏輯都較為樸素,瀑布流“千人一面”。
它還提供本地服務需求的發布功能,例如搬家、找工作,租房等,還有一個板塊“里親”(養父母),一開始不太理解,后來看到是下面這個服務。
給小貓小狗找養父養母。挺合理的,不是嗎?
三
在中國人看來Jimoty不太正常,不太合理。它憑什么活得不錯,用戶活躍也不錯?而且它還上市了。
Jimoty的商業模式與產品形式一樣單純。它只收取廣告費,不介入真正的交易,不負責擔保,不收取買家和賣家服務費。它的商業模式是廣告+付費信息置頂+少量的B端廣告主。
由于Jimoty上面有一大堆的“0元轉讓”,所以平臺只能知道有多少商品發布,多少買家賣家發生了聯系,但無法知道實際成交金額是多少,而且由于賣家買家的交易金額比較低,甚至為0,它即使想要收取交易費的抽成,也很難形成較大的金額。對二級市場投資人來說沒什么吸引力。
再延伸來看,二級市場投資人也許很難針對它做出穩定的財務預估,“輕交易”型商業模式的財務增長彈性遠低于具備閉環交易的“平臺+支付”型產品。不能用GMV、轉化率等標準化指標衡量Jimoty的“交易活性”。
我們之前提到過日本閑魚的這一稱號,真正像閑魚的產品名叫Merucari。
Merucari幾乎跟Jimoty完全相反。它有平臺擔保,有線上支付,自帶物流服務,商業模式是傭金+廣告+增值服務+金融支付。
Merucari這款產品,筆者也用過。上面可以用的支付方式包括Merucari自己的支付錢包Merpay和日本人常用的其他幾個大公司推出的支付系統。
對平臺來說,支付錢包就是資金沉淀+數據沉淀+信用模型,Merpay本身是一個持牌的“前払式支払手段發行者”,能在合規框架下進行資金管理和信貸服務。Mercari在買家付款后,先由平臺代管資金,等買家確認收到商品,幾乎完全是中國的支付寶早期擔保交易思路,打消日本消費者對網購的顧慮。
它的物流系統是合作了日本主流的便利店:可以匿名配送,App實時追蹤,全國均一運費,運費按包裹尺寸統一定價,賣家在超市買到兩種型號的包裹自己進行寄送。Merucari憑借這些部署,完成了一個不錯的生態閉環。
筆者初次使用Merucari,是因為它補貼了500元。是的你沒看錯,它也借鑒了中國互聯網公司動輒補貼的招式。由于用Famipay(全家FamilyMart的線上錢包)在Merucari上結賬沒有手續費,筆者還嘗試充錢到Famipay里面。10分鐘之內,手機上忽地多出好幾個App。
買了東西分享給朋友,你將又獲得500元。申請成為會員,進而享受更多折扣。多么眼熟的套路。
Jimoty和Merucari都是上市公司。兩家的財務情況是這樣的。
溫馨奉勸Jimoty的股東,請不要玻璃心地跟Mercari比較。動這個念你就輸了,因為你比不過人家成熟的商業部署。Jimoty在盈利要求比較低的初創公司聚集的東證Growth板塊上市,Mercari在相當于主板的東證Prime上市。兩者簡直是兩個時代的產品。
在這里我不禁把58同城,閑魚拿出來,與Jimoty和Mercari兩款產品拿出來比了一番。
跟58同城,異父異母異國兄弟?
跟閑魚和Mercari,比不過啊比不過。
但是比不過又怎樣?
屬于上一個時代的產品,就不配存在了嗎?
凡事有兩面,在商業閉環完整而被寄予厚望的Mercari上,筆者就找不到0元轉讓物品。光憑這一點,已經是一種護城河。
四
最后,來說說我為什么喜歡用它。
沒有人不喜歡低價甚至“0元買到”的,能用甚至是好用的二手物品。另一方面,沒有人會抗拒信任與被信任的感覺。
在這里我想展現一些求生欲:不是中國產品不好,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已經走在全球最前,體驗感實實在在地做到了最好。
只是我們不妨提及另一個維度,Jimoty最大程度地放大著人們的信任感。
日本是一個高信任感國家嗎,我認為是的。
完全的非熟人交易情況下,首先,交易雙方相信的是彼此的基本盤。相信對方會賣出能用的產品,相信對方不會放鴿子,相信雙方都不會滿嘴跑火車。確實,日本社會普遍有很高的社會信用和守規矩的文化。
其次,相信對方的自覺性,不會泄露交易另一方的信息。有時候賣家已經暴露了自己居住的樓甚至門牌號,帶有惡意的人很容易從交易產品推測出很多信息。不僅是Jimoty,日本人在電商平臺和SNS都不介意署真實名字,簡直是親手為自己實現了實名認證。正因為人們比較坦誠,就非常重視隱私。禁止未經本人同意的個人信息收集、利用,照片未經允許就理應打馬賽克。
還有,人們在Jimoty相信并接受陌生人的善意。我曾送小禮物給過0元轉讓的賣家,感謝對方二話不說幫我送貨,也買過巧克力送給圣誕節特意坐出租車來交易的一對中國情侶。
筆者在Jimoty所收回的好評如下圖,甚至還有賣家寫到:如果有緣,希望能繼續互動。
也許有人會說,先不說這個日本App怎么樣,作者你是“回爐重造”了,從中國到日本,居然喜歡上這種效率低的奇葩產品。
但我覺得,商業生態,不該只用效率來衡量。擔心被騙,不如一次次證實自己不會被騙來得痛快。正因為一次次被信任,所以愿意更真誠待人,也更快樂。
說到底,被信任,是一種不可逆的感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日商日旅,作者:KYOKU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hezuo@huxiu.com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66923.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