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丹丹
閱讀提示
“銀發經濟”成為我國消費市場新藍海,老年玩具作為其中的細分領域之一,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頗具潛力的市場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難點和痛點。老年玩具市場現狀如何?怎樣讓老人真正實現“老有所玩”?相關行業與企業如何破局?
九連環、魯班鎖、指尖陀螺……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老年玩具店,展柜里一系列特別設計的“適老版”玩具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5月18日,消費者沈磊來到店里,為父母選購了幾款益智類老年玩具。
當前,“銀發經濟”成為我國消費市場新藍海,老年玩具作為其中的細分領域之一,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4~2050年間,我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在GDP中的占比將增至33%。相關數據折射出老年消費方式的多元化,以及這一群體的精神需求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頗具潛力的市場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難點和痛點。老年玩具市場現狀如何?怎樣讓老人真正實現“老有所玩”?相關行業與企業如何破局?《工人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買來的老年玩具被閑置
“父親身體不太好,退休后總覺得孤單,我常常發現他坐在沙發上玩手機。之前看到一些老年玩具的介紹,說是能預防認知衰退、娛樂解悶,就買來給他試試。”鄭州市民謝勝利的選擇代表了很多子女的初衷,“想試試通過玩具緩解老人的孤獨感,同時幫助老人鍛煉身體。”
然而,讓謝勝利未曾預料到的是,給父親精挑細選的老年玩具很快就被閑置在陽臺。“老人覺得有些玩具像是給孩子玩的,而且他自己一個人玩也沒意思,沒有子女或朋友陪伴。”謝勝利說。
這類老年玩具被閑置的場景,反映出該市場供需兩端的結構性失衡。既有的部分老年玩具產品,尚未完全滿足老人對于玩具的適老化與情感互動需求,這也是造成部分老年玩具“不叫座”的原因之一。
此外,老年玩具渠道斷層問題較為顯著。某知名電商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該平臺“適老玩具”搜索量同比增長121%,成交量同比增長超過70%,其中,55歲以上的消費者占比逐漸增高。
與線上渠道的“火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線下銷售渠道相對較少。記者走訪北京多家商場發現,玩具專柜幾乎被兒童產品占據,部分老年產品商店里僅出售輪椅、按摩椅等大型器材。某商場一位玩具店主認為,“老年人傾向于在社區活動中心或公園玩健身器材。小型玩具更適合孩子玩,并非老年群體的剛需。”
記者以“老年玩具”為關鍵詞,在多家知名電商平臺檢索發現,一些標簽寫有“老年玩具”的產品,在尺寸與功能設計等方面缺乏“適老化改造”,且部分產品適用對象為“6歲以上”。諸如此類的功能同質化問題,在老年玩具市場并不鮮見。
對老年玩具的認知需調整
除了供需失衡、產品同質化、渠道斷層等因素之外,造成老年玩具市場困境的深層原因還有哪些?消費者、銷售商、生產企業等各方對此有何看法?
部分受訪消費者認為,子女和老人之間可能存在代際認知與消費觀念差異,致使子女對于老人的情感和互動需求關注不足。“身邊很多朋友覺得,給老人買玩具,會不會太幼稚了?”謝勝利坦言。
“認知錯位、需求錯配等問題,亟須關注和解決。”國家開放大學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馮立國認為,一方面,社會普遍將玩具與兒童娛樂綁定,忽視老年玩具的“非藥物干預”功能,導致消費意愿低,另一方面,部分產品盲目追求科技化,忽視老人對老年玩具的“低學習成本”“高實體操作性”等偏好。
馮立國表示,在傳統觀念中,老人往往被認為是認知能力下降、學習能力衰退的群體,實際上,老人的智慧和經驗值得被重視,這一群體對于提升認知和智力的需求應當被滿足。“集團開發的‘慧齡游戲’系列產品,從了解玩具背后的故事和演變歷史開始,挖掘玩具的文化內涵,更多地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很多商家只考慮老年玩具能否順利銷售,并未在生產端對玩具進行適老化改造和應用測試。”“老有所玩”品牌創始人宋德龍告訴《工人日報》記者,破解老年玩具市場困境的關鍵舉措之一,是通過一套專門的教學方法教會老人怎么玩玩具,同時讓老年人對玩具游戲產生興趣。
在宋德龍開設的“老有所玩”玩具店里,有經過適老化改造的益智玩具,比如魔法四季、五彩瓷窯、蘋果棋等,也有經過簡易化改版的身體機能鍛煉玩具。宋德龍表示,其團隊還研發了數百種多人參與的益智桌游,能夠滿足老人以玩聚友的需求,“基本上只需游戲師帶著玩一局,老人之間就可以PK互動、進行長久競技了。”他介紹說。
“三駕馬車”助推行業破局
“老年游戲師人才,老年玩具樂園場所、老年游戲全國聯賽,是老年玩具行業前行和破局的‘三駕馬車’。”宋德龍認為,應廣泛調動社會各方面資源,多手段普及老年玩具游戲,比如把企業銷售人員培養成老年玩具游戲師等。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市老年學學會副會長周海旺在接受《工人日報》采訪時表示,老年玩具是一個具有廣泛含義的概念,當前老人娛樂方式更為多元化,老年玩具的功能也應同步增加。
周海旺進一步指出,老年玩具的功能設計應滿足老人健康養生、體能鍛煉、智能化生活等需求,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應為有共同愛好的老年群體提供社交互動的場景與渠道。
對此,馮立國認為,可以建立“產品+服務”模式,聯合社區開展體驗活動,降低老年玩具使用門檻,同步通過短視頻等媒介傳遞“老年玩具=健康干預工具”新認知,推動家庭場景消費。
近年來,國家與地方層面大力推進老年玩具市場發展。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明確提出培育銀發經濟經營主體、推進產業集群發展等舉措。北京市通州區社會工作者聯合會老年社會工作部推出“老有所玩:探索社區養老和基層治理新模式”,在全國社區普及推廣“老年游戲室‘五個一工程’”,同步編訂了老年游戲標準化手冊,培養并組建了多支老年游戲指導師專業隊伍。
“未來,既要以需求為導向、推動產品與服務精準匹配,也要構建社區支持網絡,增強市場滲透力。”北京市通州區社會工作者聯合會項目部負責人榮博表示,社工可通過社區調研、焦點小組訪談等方式,收集老年人在玩具使用中的痛點與偏好,同步聯合企業開展需求評估與玩具開發。
“可以培訓老年游戲指導師成為玩具推廣的‘種子用戶’,通過同齡人的示范效應降低老年人的使用門檻。同時,在養老機構、社區活動中心等場所引入老年玩具作為常規活動工具,形成社區互動場景。”榮博說。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