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職一周年在即,賴清德主動提出“統一條件”,謀“獨”意味昭然若揭。對此,國臺辦送出10個字。那么,賴清德此舉究竟有何用意?大陸又對此作出了怎樣的表態?
去年5月20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在自己的就職演講上,大談所謂的“兩岸互不隸屬”。導致此后近一年時間里,島內“臺獨”勢力日益猖獗,兩岸關系也陷入到了高度緊張之中。如今,賴清德即將任滿一年,島內民眾對民進黨當局的不滿意度已激增至55%。
然而,這位“臺獨金孫”不僅沒有懸崖勒馬的打算,反而在“5.20”到來前的最后關頭,拋出了所謂“統一條件論”。據臺媒報道,賴清德是在5月17日播出的一檔采訪節目中提出這一觀點的。他宣稱,兩岸關系就像“大公司并購小公司”——身為“大公司”的中國大陸需要重新思考對臺戰略,在所謂的“對等”的前提下,與臺灣這個“小公司”展開談判。
有分析認為,賴清德這番發言,看似接受兩岸統一,甚至接受以溝通對話的方式,和平緩和兩岸關系,但細看之下就能發現,賴清德仍然是那個帶頭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的謀“獨”挑釁者。首先,將兩岸統一進程類比為“大公司”對“小公司”的并購,相當于預設了所謂“兩岸互不隸屬”這一大前提,是對“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公然挑釁。
其次,是將大陸軍費開支和軍事實力的穩步增長,解讀為“瞄準”美國,將兩岸統一進程解讀為大陸改變所謂“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中的一步。有分析指出,賴清德這番話無異于公然炒作所謂的“中國威脅”,并將臺灣問題上升到國際高度,進而為域外勢力插手臺海事務制造借口。
最后,是一邊承認大陸從未放棄“武統”選項,一邊指責大陸沒給兩岸統一“提明確條件”。有分析稱,賴清德這番表態,既是在為武裝臺軍,軍事對抗大陸尋找借口,也是在將臺海局勢升溫的責任推到大陸頭上。畢竟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導致兩岸關系高度緊張的根源,其實是以賴清德為首的“臺獨”分裂勢力挑釁一中原則,而大陸采取的一系列軍事行動,都是出于打擊“臺獨”,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考慮。
總的來說,賴清德在就職一周年前夕拋出的這些“統一條件”,其實跟他過去一年發表的謀“獨”言論并沒有什么本質不同,只是敘述方式更隱晦。而他之所以選在這個時間點發表上述言論,很可能是出于穩定島內形勢、維穩兩岸關系的考慮。
要知道,去年5月23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臺島周邊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聯合利劍-2024A”的演訓,對“臺獨”分裂勢力的謀“獨”行徑進行了有力懲戒。如今“5.20”周年將近,賴清德大概也在擔心大陸方面再次出手打“獨”。
只不過,主動提出“統一條件”這一招,并不能迷惑大陸,也不能改變解放軍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事實上,在賴清德發表上述言論的同一天,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就用十個字“預言”了賴清德的結局,那就是“臺獨”翻不了天,成不了事。
陳斌華強調,“臺獨”是對臺海和平穩定最大的現實威脅,也是激發兩岸民眾對立對抗的一個禍根亂源。大陸完全有能力穩控臺海形勢,推動兩岸關系向前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