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心!福建莆田8歲男童石谷解走失16天,搜救仍在緊張進行…
“我們還在找,并沒有終止搜尋,當有最新進展的時候,會第一時間通過官方媒體平臺發布!”仙游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的回應,給所有關注此事的人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盡管福建莆田8歲男童隨父母攀爬閩中第一高峰石谷解走失已有16天,搜救情況時刻牽動著大家的心,但只要搜救不止,孩子就仍有生還希望。
5月4日,這本是一個普通的出游日,8歲男童鄒某樽跟隨父母來到石谷解游玩。但下山途中,孩子意外與家人走散,就此消失在茫茫大山之中。事發后,當地迅速反應,調集公安、森林消防、各地救援隊、志愿者、鄉干部及村民等各方力量,組成龐大的救援隊,動用搜救犬和無人機熱成像等手段,展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生命大搜救。
參與救援的隊員無奈地表示:“幾乎所有常規的、不常規的路線,甚至是孩子不可能去的地方,我們都找了,但始終沒有發現有效的線索,我們也感覺很無力 。”
從志愿者和搜救隊員上傳的徒步軟件尋找軌跡來看,密密麻麻的線路顯示,大家總計已走了超過1500公里的山路,這個距離相當于北京到上海的距離,也相當于中國臺灣省全島周長的4倍,附近區域幾乎被翻了個遍,就連石谷解旁邊的五雷山也多次被仔細搜尋,可依舊毫無所獲,這讓救援人員既納悶又倍感無力,甚至有志愿者搜尋到凌晨3點,因一無所獲而崩潰哭泣,向大家道歉。
此前有救援隊負責人研判,失蹤男孩可能已離開搜救核心區域,種種跡象也表明孩子大概率不在失蹤點附近。這或許就是多日搜尋無果的原因。
近日山上情況不佳,霧氣濃重,救援隊員稍拉開點距離就彼此難見,不僅大大增加了救援難度,還對搜救隊員的安全構成巨大威脅。稍有不慎,就可能踩空遇險。
日前,有搜救隊員在山上搜尋時,因霧氣大,意外看到好似佛光的景象,給緊張壓抑的搜救工作帶來一絲別樣的慰藉,人們也期望這是一種吉兆,保佑孩子平安歸來。
網友們也紛紛為救援出謀劃策,很多人認為孩子大概率不會往山上走,建議排查山下監控,但監控也存在死角,且孩子可能跑錯位置。
參與搜尋的隊員提到,孩子失蹤處高山林立、岔道眾多,一旦走岔就很難找尋,方向難以確定。目前,救援力量已達2千多人,搜救范圍也擴大了幾十公里,卻仍未發現一點痕跡。
孩子走失的地方恰好容易走岔路,既可能走向一側,也可能通過岔路到五雷山區域。救援人員最初以孩子走失地點為中心,對方圓幾公里半徑區域進行搜尋,實際搜尋范圍更大,后來更是擴大范圍,對山區展開地毯式搜尋,大家都感覺孩子有可能走遠了。
目前遠未達到終止救援的條件。一方面,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孩子已無生還可能,救援隊員始終相信孩子仍有生存希望;另一方面,救援手段尚未窮盡,無人機熱成像、救援犬等都在持續發揮作用。
從5月18日開始,救援指揮部調整策略,將大規模地毯式搜尋變為重點區域排查,采用“網格化精搜”,把重點區域劃分成網格,各搜救隊分工明確,對負責網格進行精細搜尋,避免遺漏,減少資源浪費。
同時,救援手段進一步升級,利用地震雷達探測山區眾多的地下空洞,排查孩子墜入被沖到此處的可能,后續攀巖隊、紅外熱像儀機組也將前來支援,助力搜尋險要的深坑或山崖地帶。
站在孩子角度思考,一個8歲孩童,走失時可能在追前面的哥哥,起初或許未意識到走錯路,會一直向山下追去。等意識到迷路,因缺乏指南針和方位知識,大概率會沿著主觀認為的路一直走,直到無路可走。
此時,他可能自行判斷方向繼續前行,也可能尋找山洞等掩體躲避。可在沒有方向感的密林深處,任何方向都可能被孩子當作“出路”,這也是救援最棘手之處。
截至目前,尚未找到能為救援指明方向的物品,只能不斷擴大搜索范圍,覆蓋孩子可能前往的方向,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時間,也是救援隊員始終對孩子生還抱有信心的原因之一。
孩子走失,最痛心的莫過于父母。知情人透露,孩子父親一直跟隨救援隊進山,高強度搜尋和休息不足,讓他瘦了10斤;母親情緒瀕臨崩潰,常抱著孩子的小熊玩偶在山谷呼喊孩子名字 。如今,母親因要照顧家中其他孩子和老人,已離開石谷解,但父親仍堅守現場,不放過任何一絲找到孩子的機會。在這個艱難時刻,父母需要的是安慰與支持,而非指責。
這場牽動人心的搜救行動仍在繼續,所有人都在期待奇跡的出現,希望小男孩能平安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