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色。
丹頂鶴振翅翱翔。
東方白鸛。
紅外相機拍到的東北虎“完達山1號”。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文/本報記者 吳玉璽 攝/本報記者 吳玉璽 張澍
在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人工巢里,經過東方白鸛的精心孵化,小鸛們即將破殼而出;在黑龍江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只棕熊悠然地安家落戶,母熊時常帶著小熊們在林間漫步;在黑龍江烏裕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歸的丹頂鶴安然地在蘆葦蕩里棲息,時而駐足而立,時而翱翔天際……當綠色遍染了黑土地,一派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象便開始生動上演。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生物多樣性是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肩負起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政治責任,在推動綠色龍江建設中,不斷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堅決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如今的龍江大地,山川錦繡,鳥飛魚躍,萬物生長競自由。
全國首批國家公園
逐步形成穩定的東北虎豹繁殖擴散的生態廊道
2021年4月,一聲虎嘯在密山市臨湖村響起,打破了村莊往日的寧靜。村民們發現,這是老虎進村了。當晚,老虎被救助隊麻醉并捕獲。
后來村民們才知道,這是一只2歲~3歲的雄性東北虎,由于出現在完達山區域,因此被命名為“完達山1號”。一個月后,“完達山1號”在穆棱市放歸,這是我國首次成功救護并放歸野生東北虎。
監測定位顯示,放歸后的“完達山1號”很快進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并長期在國家公園附近來回游蕩。一時間,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進入了大眾視野。
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我國宣布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等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正式設立。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橫跨黑龍江和吉林兩省,是我國境內規模最大且唯一具有繁殖家族的野生東北虎、東北豹種群的定居和繁育區域。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黑龍江片區)總面積為4508平方公里,涉及牡丹江市東寧、穆棱、寧安3個縣(市)的9個鄉鎮。
近年來,我省常態化開展清山清套和打擊偷盜獵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提升東北虎、東北豹棲息地質量,通過加強生態保護和恢復,強化監督管理,東北虎、東北豹數量明顯增多,黑龍江片區累計監測東北虎12只、東北豹47只,逐步形成了穩定的東北虎豹繁殖擴散的生態廊道。
2024年5月,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與牡丹江市政府、龍江森工集團簽署了《協同推進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建設合作協議》,按照“央地共建、多方參與”原則,實行主體明確、責任清晰、相互配合的協同管理機制,共同謀劃推進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建設與發展。2025年4月,協同推進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黑龍江片區)建設工作2025年第一次會議召開,提出要全力推動管護中心建設,完善天空地監測系統建設,進一步強化人虎沖突預警,統籌防控人與野生動物沖突風險。
4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構建保護野生動植物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
4月,在“中國東方白鸛之鄉”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洪招98號人工巢”上的東方白鸛成功產下鳥蛋,大約30天就孵化出鸛寶寶。
自1993年開始,保護區逐步探索開展東方白鸛人工筑巢招引工作。針對東方白鸛喜歡在高大喬木上筑巢繁殖的生態學特性,保護區開始在島狀林中選擇適宜的樹木進行筑巢招引。
隨著保護區的筑巢招引工作不斷深入,東方白鸛數量逐年遞增,截至2024年末,保護區已經成功招引了954對東方白鸛在這里棲息繁殖,并且成功繁育幼鳥2667只。
今年,保護區對人工筑巢進行了新的嘗試,工作人員介紹:“部分東方白鸛選擇在電線桿上筑巢,我們經過與電力部門溝通,對兩處輸電線路上的天然巢進行試驗性改造,打造了能夠與輸電線路完全分離的鐵質人工招引巢架,并安裝了絕緣和避雷裝置,確保東方白鸛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棲息繁殖?!?/p>
據統計,保護區為全球東方白鸛物種保護貢獻了近四分之一的種群數量,使得東方白鸛在全球種群由原來的不足3000只恢復到現在的超過1萬只。2022年,保護區的東方白鸛保護工作入選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東方白鸛的故事,是我省4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一個縮影。現在,我省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6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3種。
2023年,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多部門印發《黑龍江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提出要深入推進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預計到2030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數保護率將達到95%以上。
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吳殿峰表示:“我省將優化自然保護地空間格局,持續推進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保護空間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提升重要生態系統、珍稀瀕危物種、旗艦物種、極小種群和重要生物遺傳資源及其棲息地保護水平?!?/p>
“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
整改破壞生態問題守好野生動植物家園
為了守護好野生動植物的家園,我省多年來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
吳殿峰介紹:“2024年開始,我們將監督范圍從自然保護地擴大到生態保護紅線,依法加大對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存在的生態破壞問題監督和查處力度,促進問題徹底解決,全力做好我省重要生態空間監督管理工作。”
據了解,“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重點聚焦非法排放廢水、廢氣,傾倒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建設排污口等破壞生態環境活動以及毀林、毀草、毀濕、筑壩、擠占自然岸線等破壞自然資源活動等違法違規行為。“這些行為都危及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最終影響到生物多樣性,我們組織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全面開展自查,逐一排查核實各類問題線索,并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完成問題整改,確保對生態破壞問題做到能發現、早發現,并督促整改落實?!眳堑罘逭f。
此外,在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期間,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和草原局、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成立強化監督省級督導核查組,前往各地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省級督導核查工作,督導推進問題整改到位。
“我們將持續優化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監控發現-移交查處-督促整改-移送上報’的生態破壞問題處置機制,促進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和監督責任落實落地,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夯實基礎?!眳堑罘逭f。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