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鄢懷林供圖
鄢懷林 楊都 封面新聞記者劉彥谷
5月20日,由青川縣獵犬保護與發展管理中心、青川縣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企業)主辦的以“犬守糧倉 農耕有伴”的青川公益護農行動暨獵犬品牌推廣活動在該縣喬莊鎮舉行。
此次活動標志著青川獵犬這一千年傳承的本土犬種正式開啟品牌化發展新征程,將為鄉村振興與生態保護注入全新動能。
當天,隨著青川獵犬巡游的結束,青川縣20個鄉鎮遴選出的40只獵犬在其主人的牽引下,霸氣走到臺前,向參會人員展露矯健身姿和出色的狩獵能力。
“身材勻稱呈流線型、頭身尾腿比例協調、五官端正,這是青川獵犬給人的第一印象。青川獵犬主要發源于曲河鄉,以‘窩前犬’代表。”青川縣獵犬保護與發展管理中心主任王光全介紹,“窩前犬”外觀極具特色,其中,黑眼珠兒帶“沙”,咽舌上多有黑花,生就一對斗篷耳,尾巴背得像鐮刀。毛發的顏色多為鐵青色,板栗色、煙熏色,極具隱蔽性。
青川獵犬在當地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其興旺發展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密不可分。據青川縣林業部門統計,近年來,當地野豬種群數量快速增長,目前已達1.3萬余頭,自2016年以來,全縣共發生野豬等野生動物致害農作物和經濟作物事件3.8萬余起。
“這給當地的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青川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透露,野豬近年來給全縣造成損失面積12.5萬余畝,折合經濟損失4780萬余元,同時野豬傷人的事件也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安全。
為此,為有效控制野豬種群數量,保障農業生產和群眾安全,青川縣積極開展公益護農行動,通過科學規劃、合理調配,大力培育本土優質獵犬,發展專業獵犬隊伍,實施精準化、人道化種群調控,在維護生態平衡的同時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參賽獵犬 鄢懷林供圖
“窩前犬很有靈性,不傷牲畜家禽,通過群體圍捕,外出攆野豬頗有收獲。”當天,由青川縣曲河鄉獵犬大戶葉潤林帶領參賽的公犬13號奪得青川獵犬評選活動公犬一等獎,他告訴記者,青川獵犬一旦嗅到野豬的氣息或發現野豬的蹤跡,會激發起它們狩獵的天性,經過長期訓練窩前犬,青川獵犬的狩獵能力相當出眾。
一組數據印證了葉潤林口中青川獵犬出色的狩獵能力。“目前全縣登記在冊的優良成年獵犬達到259只,其中公犬134只、母犬125只,主要分布在石壩鄉、房石鎮、曲河鄉等地。這些獵犬訓練有素,隨時可以出動狩獵,僅在過去一年,狩獵野豬數量就超過了200頭。”王光全介紹,近年來,該縣林業局組織管理中心人員分組對全縣現有成年優良品種開展現場認定并建立檔案,準確掌握青川縣獵犬資源狀況。
“青川獵犬是全國現存不多的優質獵犬,是當下農民朋友開展野豬致害防控的好幫手,經過訓練,還有望成為今后公安、消防等特殊領域的利器。”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副教授馬曉平介紹,受限于生存環境壓縮等因素,青川獵犬也面臨數量減少等困難,保護成了當務之急。后續,科研院所和高校將加強地方獵犬品種優良狩獵基因篩選和繁育等拯救性保護工作。
發揮獵犬優勢,守護地方和諧發展,青川縣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青川加快獵犬戰訓基地建設,出臺青川獵犬保護與發展政策,組建科研團隊,培育優質血統,創新‘馴養+認養’模式,推廣“公司+協會+農戶”合作機制,讓獵犬養殖成為富民產業。
據介紹,下一步,該縣將按照“一犬興一業”的思路,以鄉村振興為契機,著力加強青川獵犬品種培育、品質提升、品牌推廣,打造公益護農與狩獵觀光全鏈條產業,以實現保護與發展的雙重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