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是博物館,更是一座有溫度的文化發生器。"
——主創設計師 Alberto Cavallero
國際設計事務所Perkins Eastman以“豐收”為核心,將自然生態、科技體驗與人文歷史巧妙融合,打造出一個全球獨特的沉浸式文化空間。
▲水蜜桃博物館東南角鳥瞰
▲水蜜桃博物館西北角入口
▲屋頂花園
屋頂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為靈感,24片螺旋上升的種植地塊隨四季更迭變換景致,既呼應農耕智慧,又賦予建筑動態生命力。中央的沉浸式劇場以陽山火山地質為原型,通過360°數字影像展現水蜜桃生長的自然密碼,讓游客在震撼體驗中感知文化基因。博物館還打破傳統展陳邊界,集合展覽、教育、科研與休閑功能,成為一座“可觸摸的文化容器”。
▲水蜜桃博物館西側公園入口
空間體驗:從地下到屋頂的奇幻旅程
步入博物館,游客將開啟一場多維度的探索。一層以科技與藝術為主題,元宇宙劇場通過裸眼3D和VR技術,帶人沉浸于水蜜桃的四季輪回;創意實驗室則讓游客親手體驗桃木雕刻、藝術創作,感受科學與人文的交織。二層空間以自然為幕,文化驛站與咖啡館倚窗而立,陽山雙峰美景盡收眼底;豐收露臺則化身戶外社交場域,可舉辦市集、演出,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
▲一層觀展流線
▲元宇宙劇場及空間示意
▲二層觀展流線
地下空間暗藏驚喜,蜿蜒的坡道展廊以水蜜桃生長過程為敘事主線,沿途穿插AR尋寶、桃源迷宮等互動玩法,傳統與現代在此碰撞。最令人震撼的當屬“火山劇場”,數字技術還原巖漿奔涌的遠古場景,揭示陽山水蜜桃品質的源頭奧秘。
▲地下觀展流線
▲坡道展廊
▲6K沉浸式互動桃林及空間示意
建筑的屋頂被設計成一座空中花園,東側慢行道綠蔭環繞,適合親子漫步;西側直梯串聯起風格各異的花園庭院。登頂360°全景中庭,城市與山野交融的畫卷在腳下展開,仿若置身《桃花源記》的詩意夢境。
▲屋頂觀展流線
▲屋頂花園及活動示意
可持續未來:與自然共生的百年建筑
博物館在設計中深植環保理念。綠色屋頂與海綿系統有效管理雨水,本土植被降低維護成本;建筑采用超級隔熱外墻、地源熱泵與小型風力發電,實現低碳運營。建筑大量采用無錫本地材料,使整體碳足跡大幅降低。這些創新技術與桃林生態系統形成閉環,讓文化地標真正成為"會呼吸的綠色生命體"。
▲雨水收集及景觀水池
解鎖!新地標
項目由PE紐約與上海團隊聯袂操刀,延續無錫交響音樂廳的成功經驗,將中國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結合,深耕可持續設計理念,打造“百年建筑”。
“豐收”不止于果實,更是一場文化與自然的共生之旅!相約無錫,共赴水蜜桃甜蜜之約!
▲水蜜桃博物館街景
▲水蜜桃博物館夜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