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小滿,這個充滿詩意的節氣,將于5月21日如期而至。作為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標志著北方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但尚未完全成熟,而南方則進入了夏收夏種的大忙時節。此時節,氣溫逐漸升高,降水增多,天氣變得悶熱潮濕,濕熱之氣彌漫在空氣中,仿佛給整個世界都蒙上了一層濕漉漉的紗帳。
這樣的氣候特點,對我們的身體會產生哪些影響呢?中醫認為,小滿時節,人體的生理活動處于最旺盛的時期,新陳代謝加快,出汗增多,容易導致體液不足,消化液相對減少,從而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同時,濕熱之邪容易侵襲人體,阻滯氣機,損傷脾胃,引發頭重如裹、肢體困重、胸悶脘痞、大便稀溏等濕氣重的表現。此外,夏季心陽旺盛,天氣炎熱容易使人煩躁不安,心火過旺還可能影響到肺臟的功能。
那么,在小滿這個關鍵的節氣里,我們該如何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才能安然度夏呢?其實,老祖宗早就給我們留下了智慧——“小滿小滿,麥粒漸滿”,不僅農作物要順應時節生長,我們的身體也需要遵循自然規律,做好養生保健。接下來,我就和大家詳細聊聊小滿時節的飲食禁忌和養生要點。
這3樣食物要少吃
羊肉。在冬季是驅寒保暖的佳品,但到了小滿時節,就不太適合食用了。小滿后氣溫升高,人體本身就容易出汗,而羊肉性溫熱,熱量較高,食用后會進一步增加體內的熱氣,導致上火癥狀加重。此外,羊肉屬于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不易消化,在夏季本就脾胃功能較弱的情況下,過多食用羊肉會加重腸胃負擔,引發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問題。
韭菜。民間有句俗語:“春韭香,夏韭臭。”雖然韭菜和生姜、茴香一樣都屬于辛味食物,但夏季的韭菜口感和營養價值都大打折扣。夏季天氣炎熱,韭菜里的硫化物會增多,導致其味道變得刺鼻難聞,口感也遠不如春季鮮嫩。而且,夏季雨水多,韭菜容易受到蟲害和霉變的影響,為了保證生長,農民可能會噴灑更多的農藥,食用后存在一定的健康風險。
隔夜生冷食物。夏季氣溫高,食物容易變質腐敗,尤其是隔夜的生冷食物,如涼拌菜、海鮮、水果等,即使放在冰箱冷藏,也難以避免細菌的滋生。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和細菌,食用后容易引起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疾病,嚴重的還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此外,生冷食物本身就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加重體內的濕氣。
多食3辛
生姜。“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這句諺語充分說明了生姜在夏季的重要性。小滿后,人們喜歡吃一些涼爽的食物和冷飲來解熱,但這些食物容易在體內積攢寒氣,而生姜性辛溫,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的功效。
不過,食用生姜要注意時間,最好在早上吃,因為早上是陽氣升發的時候,吃姜可以幫助陽氣更好地運行;而下午和晚上則盡量不要吃,以免影響睡眠和身體的陰陽平衡。此外,生姜的食用量也要適量,一般每天吃3-5片即可,過量食用可能會刺激胃腸道,引起不適。
小茴香。這個看似普通的香料,其實是夏季養生的佳品。它入口后有一種特殊的香氣,夾雜著一絲辛辣感,屬于辛味食物。小茴香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含有揮發油、脂肪油、甾醇等多種成分,具有抗炎抑菌、促進胃腸蠕動、保肝等作用。同時,它還能促進新陳代謝,恢復食欲,對腸胃健康也有很多好處。
在食用小茴香時,可以將其作為調味料加入菜肴中,如燉肉、炒菜、涼拌菜等,既能增加食物的香氣,又能發揮其養生功效。此外,小茴香還可以用來泡茶,取3-5克小茴香,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具有溫腎散寒、和胃理氣的作用。
荊芥。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可以涼拌、熱炒、煮湯,也可以泡茶。例如,荊芥拌黃瓜,將荊芥洗凈切段,黃瓜洗凈切絲,加入適量的鹽、糖、醋、香油等調料拌勻即可,既清爽可口,又能祛濕解暑;
荊芥炒肉絲,將荊芥洗凈切段,豬肉洗凈切絲,加入適量的鹽、料酒、淀粉等調料腌制片刻,鍋中放油燒熱,放入肉絲煸炒至變色,加入荊芥翻炒均勻即可,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小滿時節,是夏季養生的關鍵時期。我們要順應自然規律,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少吃羊肉、韭菜、隔夜生冷食物,多食生姜、小茴香、荊芥等辛味食物,同時注意飲食清淡、適當運動、保證睡眠、調節情緒,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