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應該是舉國歡慶、自豪威武的日子。
因為,被老美強占了79年的“國寶”——“子彈庫帛書”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結束了流落漂泊在外的日子,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強占我國國寶的,是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之所以稱之為“國寶”,是因為它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戰國帛書,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我國最早的帛書,還是我國發現的首個典籍意義上的古書,對于中國古文字、古文獻研究以及中國學術史、思想史研究都是不可忽視的源頭,價值巨大,無可替代。
“子彈庫帛書”分三卷,字數超過900字:
第一卷是《四時令》,圖文并茂,引人入勝。
第二卷《五行令》記載四時十二月的宜忌。下面其中的月名圖。
第三卷叫《攻守占》,講述攻城守城的宜忌。
欣喜的是,第二、三兩卷終于被我國給索要了回來,而遺憾的是,第一卷《四時令》仍被收藏在美國賽克勒基金會。不過是,追索返還工作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不管怎么著,已經追索回了其中的兩卷,我們已經非常欣慰和自豪了,并且也收獲了滿滿的經驗,自然對第一卷也充滿了十足的信心和滿滿的希望。
之所以能讓老美很不情愿,又不得不乖乖、主動地歸還本屬于我國的東西,一個原因在于我國有一套基于溯源及流轉歷史研究形成的扎實完整證據鏈。
子彈庫帛書第二和三兩卷的追索上,我國并未走平常路——在文物走入拍賣以及所謂的“捐贈”等環節時及時出手,而是另辟蹊徑,采用溯源研究,通過研究文物流轉的曲折過程進行探本尋源,最終來尋求和驗證文物的真正主人。
再者,在國際博物館界,為確保入藏文物的合法性,通常會對文物的來源來歷進行系統性梳理。
其實,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在溯源研究的時候,也早已尋找到了子彈庫帛書的源頭是中國,或者說其真正的主人就是中國。可是,面對世上如此罕見、極具歷史價值的寶貝,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肯定會一百萬個不舍得,不情愿。所以,它絕不會聲張炫耀,更不會主動積極、心甘情愿地歸還的。所以,子彈庫帛書歷經79年,才被發現,最終被索回。
在溯源研究上,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零,含辛茹苦,鍥而不舍,40多年如一日,最終探尋出了子彈庫楚帛書從出土到流轉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了證據鏈中的每一個環節。
子彈庫帛書,1942年時,它被盜掘出土于一座楚墓中,地點是長沙的子彈庫。
1946年,文物販子美國人柯強用欺騙的手段從湖南長沙古董商蔡季襄手中騙走子彈庫帛書。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出的大型文化節目《帛書傳奇》中,展示了最全證據鏈。其中首次披露了1946年柯強未經允許將楚帛書帶到美國后,蔡季襄向柯強催要錢款的信件。
這些,都成了楚帛書流失到美國的重要物證之一。
這一基于溯源及流轉歷史研究形成的扎實完整證據鏈,成了證明子彈庫帛書的主人是中國的強有力鐵證。
證據確鑿無疑,證據鏈環環相扣,老美不承認也不行,否則的話,于法于理都說不過去。
國家文物局流失文物追索返還辦公室副主任朱曄表示,子彈庫帛書的返還,是我國在溯源和流轉歷史研究所構成的證據鏈的基礎上,主動就歷史上流失文物,向對方提出,啟動主動追索的一個案例,而且也是成功的一個案例。
老美之所以歸還,第二個原因在于自2009年1月14日中美兩國首次簽署防止中國文物非法入境美國的政府間諒解備忘錄。
這份備忘錄,是中美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的基礎上加強對話與合作的最好結果。正因為此,我國已成功實現20批次594件/套流失美國的文物藝術品回歸中國。
第三個原因,則得益于我國日益強大的國力和水漲船高的國際地位。這點,至為關鍵,尤為重要!
溯源的證據鏈完整,細節確鑿無疑,老美也心服口服,假若它就是不主動歸還,索性耍賴。那么,我們雖然占據法理,但也束手無策、無計可施,總不至于上人家硬搶硬奪吧。再說來,那可是在人家的地盤上呀!
假若是個“弱國”的話,十之八九的下場就是這樣。弱國無外交嗎!
可是,一旦國家強大了,正所謂“財大氣粗”,那么,無需張嘴,對方就會主動、乖乖地交出來的。
而今,我國的國力怎么樣,世界都看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事實力在某些領域領跑老美,科技一度要將老美挑落馬下。
不說別的,單單看看近段時間的中美貿易戰和關稅戰就一目了然了。誰最終贏得了戰局,《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里說得最清楚不過了。
老美,你繼續牛不行嗎?繼續強悍霸道不行嗎?為何還得心急火燎地多渠道向我們傳遞溫暖的信號呢?為什么主動下調關稅呢?
很明顯,通過明爭暗斗,老美再次感受到了來自我國的強力和堅決。這都為子彈庫帛書二三兩卷的回歸奠定了基礎。
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蔡斯·魯賓遜在交接儀式上說,此次返還是一項深思熟慮的決定。這里的“深思熟慮”到底包含多少內容,可想而知!其中最為關鍵和主要的,則是我國日益強大的國力。
子彈庫帛書的后兩卷已經成功被追索回,也給我們繼續追索第一卷《四時令》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堅信吧,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又將迎來《四時令》回歸的重大喜訊。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估計,被掠奪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國文物數量多達160萬件。
如美國存藏有一些非法途徑獲取的文物。如北京智化寺萬佛閣和智化殿的藻井。
1930年夏,美國納爾遜博物館的西克曼和費城博物館的霍雷斯·杰恩,通過住在智化寺附近的紀姓古玩商,以做棺材為由,與寺住持普遠達成協議。一個雨夜,他們組織人手潛入寺廟,將兩具藻井拆下,先抬到紀家,后運出國外。萬佛閣藻井賣給了納爾遜博物館,智化殿藻井賣給了費城藝術博物館。
這可都是咱們的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呀,痛惜而又氣憤的是,迄今為止,它們仍哀苦無助地被非法束縛于異國他鄉,望眼欲穿地渴盼祖國母親早一日解救于水火之中。
說實在的,他們著急,我們更著急。而今,隨著溯源研究的日漸成熟,隨著國家之間備忘錄的達成,隨著國力的日益強大,我們也加快了會晤、追索的腳步。
滿懷信心吧,在未來的一個個時刻,流落他鄉的我國文物也必將一一結束寄人籬下的日子,物歸原主,再次躺回祖國母親的溫暖懷抱中。
【我是@心花手中開,感謝你的閱讀,也希望你能點贊、評論和轉發,帶給更多的人知識、道理和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